观众用VR眼镜体验全景音乐会。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观众正在体验SAP的智能运输解决方案,特殊的T恤衫上装有人体传感器,能够记录司机的生理数据和驾驶动作。
? 联想的智能镜子能够实时报出观众的基础代谢数据和建议运动量。 经济日报记者 陈 静摄
扫扫脸就能直接付款带走商品,智能穿衣镜精确建议今天的运动量,无人机带着大小邮包飞行在乡村的稻田间……一系列代表互联网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是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重头戏之一“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现场。17日一早正式向观众开放,310多家中外企业的展台前,既有络绎不绝的普通观众,也有寻找机会的创业者们。“互联网之光”让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未来?
新“玩法”出乎意料
来自宁波的观众刘思平一进展馆,就先花了30元钱买了一只大抱枕。“不刷卡也没输密码,扫了扫脸5秒钟就支付成功了!这么方便真是想不到。”她体验的正是蚂蚁金服展台上的扫脸支付。“我们的生物识别机器人‘蚂可’,人脸识别准确率为99.99%,而肉眼识别率只有97%,生物识别比亲眼所见更可信!”蚂蚁金服的工程师曹雷告诉记者。截至17日上午10点31分,开馆一个半小时,支付成功笔数已超过200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