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青年环保者聚首南开 成立“京津冀大学生生态文明联盟”

发稿时间:2016-07-14 15:51:00 来源: 中国发展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发展网 吴军辉 记者王敏图文报道7月13日,第二届京津冀青年环保风云会在南开大学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环保领域的400余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志愿者以及京津冀地区50余所高校和20多家企业青年师生、企业人士出席,聚焦“生态文明与创新创业”。

南开大学校长、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龚克--聂际慈摄影

第二届京津冀环保风云会会场--聂际慈摄影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为大会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创业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发展理念,需要全社会关注和践行。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打造生态文明领域一个分享、共建、合作的新平台,为聚合青年环保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南开大学校长、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龚克提请与会青年思考三个问题:科学和人的关系、生态文明的内涵、创新和青年人的关系。“现在讲创新驱动发展,特别强调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我想这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南开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公’是 ‘爱国爱群之公德’,‘能’是‘服务社会之能力’。就今天主题来讲,我们还要有尊重自然的公德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过去一百年的环保工作,有很多经验,可能更多的是教训。一个例子就能说明:我们环保学的专业课,主要着重末端处理。对不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的提问得到与会者的共鸣。80岁的她,从事环保工作数十年,面对青年环保者语重心长地说:“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角度看,今后我们恐怕不能再走这个老路。我们一定要走源头控制、全过程掌握,要做减量化、无害化甚至资源化、能源化的环保。”她认为,要促进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创新一条路,而且创新的目标必须是推动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青年人务必责任担当,成为创新的主力军。”钱易说。

   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朱坦指出,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相处。人类要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他看来,环保领域的创新创业“一点也不虚”。“要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通过能源多次利用、资源再生利用,人类活动服从地球生态功能区划等方面深入思考创新创业。”朱坦希望,青年人要勇担重任,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启星致大会欢迎辞。志愿者代表、北京大学学生刘宇心,创业者代表、天津久日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国锋,分享了他们对用创新创业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独到见解。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江夏代表活动指导单位讲话,并对青年环保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表达赞赏并寄以厚望。

   开幕式后,南开大学科技处处长鞠美庭作了题为“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的主旨报告,阐述了生态文明领域下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中新天津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晓勇从企业角度作“生态文明与社会创业”主旨报告,介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大众创业趋势。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论坛下设“青年志愿者”“青年创业者”“青年研究者”三个分论坛,共话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创业中的青年责任。与会志愿者共同发起成立了“京津冀大学生生态文明联盟”,旨在建立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青年环保联动机制。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赴静海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中国十大魅力村庄西双塘村进行了参观考察。

   闭幕式上,南开大学学生孙文杰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广大青年学生携手并肩,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投身创新创业热潮,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传播者和捍卫者,也要做环保创新创业的探路者、开路人和铺路石。南开大学团委书记李康致闭幕词,激励各界青年环保力量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据悉,去年7月5日,“爱上APEC蓝”首届京津冀青年环保风云会在南开大学举办。今年的“生态文明与创新创业”第二届京津冀青年环保风云会由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和共青团南开大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得到了共青团中央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环境保护部宣传司和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霾斗士”京津冀大学生环保平台、“绿动未来”环保公益众筹平台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邹畅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