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越的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他的孪生哥哥路超是青医附院的一名医生,同样是一名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随时准备配型成功挽救患者,得知弟弟配型成功后,路超每天都抽出时间问询路越的情况,并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告诉路越目前的反应是什么科学原理,每一步流程的原因和医学常识。路越的妻子李晓庆也全力支持路越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每天为他加油鼓劲。
路越的妻子通过手机和网友互动。中国青年网 王鲁青 摄
值得一提的是,路越到达济南后,青岛崂山区红十字会在博客上开通了济南日记、照片集、媒体聚焦等板块;并建立“路越爱心捐献”微信群,动态发布路越在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全过程;捐献造血干细胞当天,崂山区红十字会还通过“小咖秀”平台,现场直播路越捐献过程,让公众直观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消除误解和恐惧,引导更多人参与公益,支持公益。
4天时间内,路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博文点击率已超过1000人次;短短5个小时,直播视频吸引了1280余人观看,1000多人点赞送心,目前人数还在继续增加。
“路越好样的”“路越老师加油”“祝一切如愿!”微信群里,有人为路越加油打气、有人献上真诚的祝福,甚至还有人询问如何捐献造血干细胞。
路越自愿做起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词典”,告诉大家打完动员剂腰部会有些酸胀,采集造血干细胞过程中嘴唇有些发麻,但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这一点点痛苦能够帮助别人重生,很值得去做。”
其实,早在2013年5月,路越就曾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当时,路越还是中国海洋大学的一名学生,接到再次做高分辨配型最终确定是否适合捐献的通知后,他没有半点犹豫,按照约定时间采集了血样。遗憾的是,因患者的原因,路越最终没有捐献造血干细胞,但他始终认为“不管如何安排,我都全力配合”。
据崂山区红十字会秘书长王鲁青介绍,我国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400多万,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万以上。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绝症患者需要从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寻找相合的造血干细胞供血者。因此我国建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即中华骨髓库,参加的志愿者越多,库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捐献者的机会就越多,重生的希望就越大。
山东已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大省。据了解,目前中华骨髓库库容总计2210181人,全国已经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总计5960例,其中山东494例,占近十分之一,越来越多富有爱心的志愿者们正在向中华骨髓库注入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