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接受访问
魏建国接受专访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吸引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政界、企业界、学术界和媒体传播机构的嘉宾和专业人士参加。他们的重要言论和观点呈现出主题多样化,表达国际化,传达了生态文明的智慧之声。为此,本报记者对嘉宾进行高规格专访,并把其中14位嘉宾和专家的精彩论点刊登以飨读者。
匈牙利前总理彼得?麦杰希: “一带一路”项目将惠及欧洲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把先进技术和生态理念带到世界,将有助于匈牙利未来的发展。
去年11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苏州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共同出席了中匈、中塞两国三方共同建设的匈塞铁路合作文件签字仪式。匈塞铁路是中国在欧洲合作建设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
中国愿意参与这条铁路的融资建设,这对于匈塞铁路的建设非常重要。匈塞铁路通车后,对于塞尔维亚、匈牙利和中国都是有益的。建成后,这条高速、安全和高等级的铁路将成为中国的“欧洲走廊”。
希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把生态环保的理念和优势技术带到欧洲。
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环保减贫开出药方
对于广大南方国家来说,实现现代化、减少贫困、追求繁荣是一个共同的梦想。但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因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理论为蓝本来指导本国的经济发展,从而出现经验“水土不服”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强调南南合作特别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条件比较相似,经验比较有参考借鉴价值。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一个比非洲国家还贫穷的落后经济体,已经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国的这些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如果南方国家能够相互借鉴,对于实现南方国家发展、减少贫困、繁荣的愿望,我想有比较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按照气候变化协定,新增碳排放容量特别少,如果发达国家不率先减少碳排放,那么南方国家的工业化就无法实现。因此面对这种威胁,强调南南气候合作,对于南方国家实现减贫困目标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 后来居上最重要
“我们给人家带去的不是污染,而是带去经济发展的动力。”
当前作为贵阳来讲,慢一点不是坏事,后来居上才是贵阳的后发支撑。后发赶超、弯道赶超,这是贵阳最重要的一点。
工业和生态都应该摆在重要位置,没有谁先谁后。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注意所在国家的平衡,我们给人家带去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实施工业化时,要排除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业。这是原则,是底线,不可逾越。
作为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必须在尽快时间内选对项目,政府和中间机构的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这是“一带一路”实现的关键。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绿色金融需求巨大 鼓励民间投资是关键
“十三五”时期,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亮点,通过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民间投资都会不断增多。
对于绿色金融,面临环境挑战的中国很多地区都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上,去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其次迎来绿色金融需求巨大的机遇。有专家估计,明年中国需要大概4万亿人民币的绿色投资,而政府财政能够提供的资金只占15%,也就是85%以上的资金需要民间来投资,而民间投资需要金融体系来动员和激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到绿色产业。
绿色金融的一大障碍是信息的不对称,如果投资者不知道哪个企业是绿色的,哪个企业是污染性的,即使有绿色偏好的资金也难以找到投资项目。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尤其是应该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其次是我国目前的绿色金融产品偏少,欧洲大概有21%的金融产品是绿色的,而中国只有1%。所以未来应该大力开发绿色股票、绿色债券,进一步引导投资进入绿色市场。
政策的引导,财政资源是有限的,而民间又有投资绿色金融的兴趣,就需要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
新加坡外交部前部长、嘉里集团副董事长杨荣文: 中国的绿色发展 对全世界也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对世界上有些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这一次讨论这些问题,以后可以作为推介的一些范本或者是范例来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中国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生态文明也是有推动的作用。“十三五”规划中五大发展理念,专门提到绿色发展,这是中国发展很重要的目的,对全世界也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人,都要参与进来,推动生态文明。我觉得知行合一说的,就是一定要参与进去,就是要有身体力行。不光是企业,还包括老百姓,他们都应该更多理解生态文明的观念,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这样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好。
诺贝尔奖得主奥特玛?施瓦克: 绿色发展应重视引进先进环保技术
未来要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需要从发展绿色经济中寻求答案。同时需要研究能够为企业带来活力的生态足迹与这个地区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
与中国很多大城市相比,贵阳有很明显的生态优势:空气污染少,与北京等大城市相比人口较为稀疏,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贵州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继续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如“人与自然该如何更加和谐共处”等话题。
如何借鉴瑞士对于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是每年“中瑞对话”一个重要的话题。瑞士和中国其他一些发展绿色经济的省市都有各自不同的经验,要重视环保技术的引进,“我知道贵州的自然资源十分富足,虽然一些工业还无法完全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得以解决。”
论坛中体现出来的官方、学界、商界以及民间之间的多方交流,是论坛的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