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国向G20杭州峰会提交三个文件

发稿时间:2016-08-29 05:31: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随着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的临近,外界对于峰会各项议题的关注度正在上升,作为峰会重要议题之一的普惠金融成为热点。专家指出,作为G20峰会主席国,中国正积极分享过去20年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等多领域发展,并积极讨论应对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商业可持续性、“数字鸿沟”等问题,携手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与进步。

  全球服务缺口20亿人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当前,国际社会发展普惠金融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不足,根据世界银行估算,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在京指出,在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上,普惠金融将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有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会提交给峰会讨论。

  据了解,这3个文件分别为:一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包含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二是《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增加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指标;三是《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动产抵押融资、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三项优先改革措施。

  “普惠金融这一议题符合当前国际社会经济金融发展需求,这既包括G20国家也包括非G20国家,特别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本次峰会主题中的‘包容’很吻合。三个文件很有代表性,其中有不少内容是根据中国发展经验提出的,数字普惠金融就是很好的例子,充分体现了峰会主题中的‘创新’,这些文件通过后将能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提供重要指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普惠金融不是“慈善”

  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

  “普惠金融需要讲究市场性原则,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既要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赵锡军说,只有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投资回报率,才能让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下去。

  在赵锡军看来,要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依靠技术进步开发更多产品,让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加快推动创新;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多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供需两端的成本,同时进行适当的监管,规避可能的风险。这两方面,中国在过去20年普惠金融发展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供他国参考。

  易纲表示,央行接下来还会通过补贴措施的改革来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强调政府对农村农户的转移支付和补贴不经过县、乡和政府,直接打给农户,促使农村地区能有一些简单的理财和保险业务。

  还需关注“数字鸿沟”

  要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公布的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指出,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运用于发展金融服务,能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为普惠实践中风控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几年,在规范数字金融和支持普惠金融创新,特别是数字金融的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的互联网支付业务快速成长,移动支付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些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今年,在中国的推动下,G20将推数字普惠金融新原则,填补这一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

  在看到数字普惠金融积极作用的同时,易纲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但也会拉大缺乏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弱势群体与主流社会的差距,还要关注“数字鸿沟”问题。

  “出现‘数字鸿沟’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数字服务供应端在供给覆盖面上有所不足;二是需求者对已有的数字服务认识不足。”赵锡军说,解决普惠金融领域的“数字鸿沟”问题,既要有区别地针对各类群体开发合适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也要加强对技术知识弱势群体的教育与培训,政府部门要提供更多服务,强化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推广、普及。

原标题:中国向G20杭州峰会提交三个文件
责任编辑:邵志凯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