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穿出时尚个性范儿——感受身边的供给侧改革·穿

发稿时间:2016-05-21 07:56:07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蓬蓬袖、露肩设计、复古风……夏天来了,你是否打算为自己添置几件带有最新流行元素的新衣呢?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悄然进行的服装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人们“量身定制”各种精美服饰,让人们轻轻松松穿出时尚个性范儿。

  “在商场买成品西服,直接按照身高套尺码,穿在身上总觉得哪里不舒服。个人定制西服要量十几项数据,不仅有身高、腰围,还有领围、臂围,细节处理上更到位,款式、面料还能随便选,当然更称心。”5月11日,南康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上班要穿正装,在所有西服中,只有在康意服饰定制的他最满意。因为是老顾客,张先生常常将在外面买的西服送到康意服饰,请师傅帮忙修改。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以前裁缝拿着软尺给顾客量体裁衣的场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在工业化生产中,以顾客为中心的量体裁衣变成了以成衣为中心的标准尺码,“撞衫”就成了常见的尴尬事情。康意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去年开拓高端个性化私人定制业务,很快就得到市场的认可,前来定制的个人和团体客户应接不暇。

  “衣服穿在身上不光要合适,还要时尚,要有设计感。”省工信委纺织服装处处长杨金娥说,随着穿着习惯、生活方式的变化,服装品种越来越多,给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

  走进南昌绿冬丝科专卖店,琳琅满目的精美旗袍、丝巾、睡衣,让人爱不释手。市民梁红是店里的常客,最近又买了一条改良版旗袍,想要“换换心情”。她告诉记者:“这里的丝绸服装质量非常好,设计、款式时尚,一点不输苏杭丝绸,穿着非常舒服,性价比也高。”每到换季,梁红都要来看看,每回都有收获。

  梁红并不知道,绿冬丝科早在7年前就将设计采购营销中心搬到了杭州。她身上穿的旗袍虽然是江西的品牌,但设计却来自“丝绸之府”杭州。绿冬丝科公司总经理丁永华认为,要满足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大路货”是行不通了,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创新,走“专精特”的路子。为了在丝绸界有所作为,绿冬丝科不仅加强了服装设计,还涉足“互联网+”“文化+”和“旅游+”。企业建设的“天虫网”计划7月上线,将成为桑蚕丝绸全产业链营销平台。同时,准备投资3.9亿元在庐山脚下建设集旅游、文化、购物为一体的绿冬丝绸文化园。

  “深圳的服装品牌有3000多个,我省只有200多个,而且大多数服装企业依然走在贴牌加工的老路上,这与我省服装产能全国第六、营业收入全国第七的地位很不匹配。”杨金娥认为,贴牌加工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只有打造自主品牌才是出路。

  新华瑞公司董事长晏淑萍在针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给众多世界服装品牌做过来样加工。在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晏淑萍涉足内销,和江西服装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打造自己的线上原创品牌,销量还不错。每年,江西服装学院都要为企业设计五六百套服装。她告诉记者:“我打造的内销品牌叫李沃德,专门做0至3岁婴童服装,面料环保,质量、舒适度都很好,不比国外品牌差。”

  “加工能力强、创意设计水平低,是江西服装产业的突出问题。”江西服装学院院长陈万龙告诉记者,江西服装学院不仅培养企业设计师,也培养私人定制的个人设计师,一大批江服校友已成为业内翘楚。现在,校内建立了很多名师工作室,帮企业解决设计师不足、创意设计差等问题。但全省只有不到1%的服装企业与学院开展了合作。最近,学院正与共青城市政府合作,在当地设立服装设计研究院和服装设计工作室,为当地企业做创意设计。他希望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能引导省内服装企业提升品质,擦亮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全省服装产业。

  记者手记

  服装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之一。和缺衣少穿的年代不同,现代人对着装需求大大提高。在不少服装企业库存积压、销售困难的同时,消费者大量海淘,很多高端消费都在国外发生,这就说明我们的供给侧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在江西更为突出。要解决服装供给问题,首先要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企业在提升产品品质、改善功能的同时,更要有“设计+”的理念,要秉承开放态度,善于借助外脑,打造自主品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政府要加快搭建创意产业园,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设计水平,为创品牌提供扶持。其次,政府要树立全产业链发展的理念,通过扶持一些有意识、有能力、有基础的企业发展成龙头企业,带动面料、辅料等相关市场的繁荣,从而推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江西的服装企业只有将加工优势转化成为品牌优势,才有可能延续曾经创造过的辉煌。

  江西日报记者黄继妍

原标题:穿出时尚个性范儿——感受身边的供给侧改革·穿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