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和李琦两个人,怀揣着对设计的梦想和执著,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毕业作品,并且成功产业化。在这20年里我们专注8个字:用户研究、商业创新。
这8个字,可以概括为我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工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结合技术、商业关系引导创新、触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设计活动。这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谋而合,都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二者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工业设计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浙江民营企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区域经济特点:人口红利、先发红利消失,创新红利开始。转型升级阵痛过程中,设计能力、自主研发就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制造2025”中,有40多处提及“设计”,并明确指出“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可见,工业设计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工业设计已不局限于外观,而是涉及功能的全案开发,具有跟制造业携手合作并与之相媲美的商业价值。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工业设计这只点金圣手。
首先,工业设计通过用户研究,帮助企业挖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提升产品的成功率。像我们在与方太设计近吸式油烟机时,为使产品的吸烟效果更好、产品更简洁易清洁,设计团队进入上百户人家访谈、洞察,并做了上千次实验,历经3年研发,2013年上市第一年,该产品就贡献了18亿元销售额。
18亿元的销售额,这让我们万分激动。要知道,任何设计都戴着镣铐,设计师要学会在镣铐内跳舞,把人文情怀注入到产品里面。只有抓住客户需求,找到客户痛点,才能在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其次,精准的产品策略和有效的商业流程是产品提升效能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精准的产品定位和合理的商业流程,会在商业行为中消耗大量的资源,使能效大大降低。因此定期优化和梳理商业关系和流程至关重要。
工业设计通过对企业、用户和产品的商业关系的梳理,使企业的能效大幅提高。在为一家企业做后厨能效项目中,通过对备菜、上菜的流程洞察,我们发现,厨师备菜、做菜过程中,由于内部空间规划的不合理,使厨师做一道菜需要大量的重复劳动,同时厨师与服务人员的衔接非常不流畅。通过重新梳理流程和空间的整合,使能效大幅提高,也使该品牌终端平效得到大幅提升。
当然,工业设计不止于大企业的转型升级,对初创企业依然奏效。经常会有这样一类企业找过来,它们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市场竞争,市场占有率被吞噬得很厉害,亟须一些新产品问世去抢回市场。它们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很大程度在于没有危机意识,不会未雨绸缪。企业只有在日子好过的时候,为未来发展做好布局,遭遇危机时才能从容应对。
在当今市场竞争大环境下,需要树立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标杆,让整个社会充满创新氛围。所谓企业家,就在于其担当,对企业、对员工、对客户、对社会的担当,而持续创新、推动产业进步,是担当应有的题中之义。 (作者为2016年德国iF设计奖评委、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