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全国两会地方谈】从十八洞村到“精准扶贫”是质变

发稿时间:2016-03-11 12:44:45 来源: 西安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从十八洞村到“精准扶贫”是质变

  8日上午,习近平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回忆起2013年11月到十八洞村考察的情景,习近平还细心地问:“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7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代表答道。(3月8日人民网)

  习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令与会的代表激动不已,总书记的亲切更让湖南代表感动。回忆起2013年11月到湖南十八洞村考察的情况,“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一句接地气的贴心话体现的是习总书记的民生情怀,传递着总书记对基层的关注的温度。

  “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习近平向在场的代表透露,此语一出,立即引发各方媒体和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扶贫工作,尤其重视精准扶贫,但事实上却很少有人清楚“精准扶贫”的概念从何时何地开始有的。习总书记为什么会提出“精准扶贫”?又为什么偏偏是在十八洞村提出?从十八洞村到“精准扶贫”之间,是跨越?是转变?是质变?

  的确,习总书记很多次到地方考察或出席重要会议时都提到了“精准扶贫”,谈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不断阐述着“精准扶贫”全面精确丰富的内涵和要义,成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的科学指引和理论武装。然而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习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是具有深刻深远的历史意义的。为什么是十八洞村?偶然中潜藏着必然的因素。其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情怀由来已久,从在陕西当插队知青到后来在地方主政再到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总书记的扶贫情怀越加浓烈。或许恰恰是十八洞村的扶贫实践给了习总书记灵感,或许“精准扶贫”的丰富内涵早已在习总心中形成,或许两年前那个时间节点那个场合十分适合提出这个概念,一切内外因素,偶然的,或必然的,促成了“精准扶贫”的正式提出。

  从十八洞村到“精准扶贫”是跨越,是转变,更是质变。这有点像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创造性的摸索出改革开放试验区这一模式,先在小的区域内大胆试验、大胆摸索,总结可行经验,完善相关机制制度,继而推广。如今的全面精准扶贫就是如此,虽然各地实际情况不同,致贫因子千差万别,但大部分贫困内因都是相似的,放眼于全国,即使是相对特别的贫困情况,其绝对的数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因而有“先试验,后推广”的必要和操作空间。

  从十八洞村到“精准扶贫”是质变。一方面对于“5年脱贫7000万”的目标,十八洞村的扶贫实践毕竟是小格局、小规模、小影响。另一方面,十八洞的情况又与千百万个贫困村的情况类似,十八洞村的扶贫经验有着极大的推广空间和价值,最大的价值就是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对于全面精准扶贫的启示。“5年脱贫7000万”的脱贫目标看似艰难,但若分解细化成千万个扶贫小目标,实行“滴水灌溉”式的精准扶贫,扶贫攻坚性能积小胜为大胜,在推进精准扶贫、扶贫精准的同时形成规模效应,全面脱贫必能如期实现。

 

原标题:【全国两会地方谈】从十八洞村到“精准扶贫”是质变
责任编辑:逍遥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