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核董事长孙勤:核电走出去最具现实性的是华龙一号

发稿时间:2016-03-02 16:10:00 来源: 人民网-能源频道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记者:为推进“华龙一号”“走出去”,成立了华龙公司,当前公司组建进展如何?

  孙勤:为了力推“华龙一号”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品牌。中核集团在去年年底与中广核签约成立了华龙公司,公司的总经理是由中核集团推荐的,同时担任法人,注册地在北京。我们想尽快完成融合,融合以后争取在国内再开建新项目,同时继续做好“华龙一号”的对外推广。

  关键语:中核集团的小堆将经过IAEA的安全评审,这在世界上也是位于前列的。

  中国制造关键在于中国创造,中核集团在国内首次实现了3D打印技术在核燃料元件制造领域的应用。

  核燃料产业园将建成国际化的供应中心。

  核技术应用是核工业的轻工业,中核集团正在推动质子治疗设备的国产化、商业化,第一个示范中心即将落地。

  记者:目前中核集团的小堆国际评价如何?

  孙勤:所谓小堆,就是10万千瓦小型多功能的反应堆,中核集团的小堆将经过IAEA的安全评审。这在世界上也是位于前列的。

  小堆可以运用在需要小型电源的地方,比如海岛、边缘电力稀缺的地方,还能实现海水淡化,可供热,也可供冷,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堆今后比大堆更要受到欢迎,得到了世界高度重视。现在小堆做得越来越好。跟“华龙一号”一样,我们马上也要出口国外,应用到国外。另外,还有海上浮动堆。核能应用在民用方面道路非常宽广,同时对国家也具有战略意义。

  记者:中核集团核燃料循环后处理进展如何?

  孙勤:中核集团核燃料循环后处理分三步走。第一步已经走成了。2010年建成的我国第一座核电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第二步,我们准备在甘肃建一个核燃料科技园。第三步,中法合作建设的800吨大型核循环项目计划于2020年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我国将形成商用的大规模核循环能力,为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中核集团在核燃料元件制造方面拥有哪些创新?

  孙勤:核燃料元件制造是我们非常注重的地方。现在我们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比如在国内首次实现了3D打印技术在核燃料元件制造领域的应用。中国制造的关键在于中国创造。

  记者:中核集团核燃料产业园建设推进如何?

  孙勤:为调整能力布局,聚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核集团做出了建设高度聚集的核燃料产业园区,实施核燃料加工产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决策。按照规划,核燃料产业园区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集中建设铀纯化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等核燃料加工设施,实现从原料八氧化三铀到产品核燃料组件的“一站式”加工服务,建成国际一流的核燃料加工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核燃料加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的目标是要将核燃料产业园打造成为国际化的供应中心。

  记者: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具有哪些亮点?

  孙勤:核技术应用是核工业的轻工业,这几年取得了很多成绩。比如说钴60原来全部都是国外进口,现在70%都是国产的。另外一个叫做质子治疗系统,用质子照射,杀死癌细胞,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中核集团正在推动质子治疗设备的国产化、商业化,第一个示范中心即将落地。其他还在开展辐射加工、放射源的利用、在工农业方面的运用等项工作,同时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和平台加以推进。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核集团“十三五”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孙勤:中核集团在“十三五”中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可以用六句话概括。第一是自主创新,引领发展。只有站在技术前沿上才能引领发展,不但引领国内的还要引领国际的。第二是安全高效,稳健经营。届时全国有上百台机组,要实现安全高效环保运行,核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第三是军民融合,提升能力。第四是加大宣传,做好沟通。第五是培养人才,储备力量。第六是配合政府,做好支持。即通过努力,提供在政治、外交、国防等方面的支持。

责任编辑:许丽婧
返回首页>>Loading...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