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93岁中科院院士谢光选逝世 曾参与研制战略导弹

发稿时间:2016-02-27 07:50:00 来源: 澎湃新闻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钱学森与谢光选

  一定要研制出名叫“中国”的导弹

  ? 仿制P-2成功,谢光选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这导弹的名字不是“中国”。

  ? 第一枚自主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失利,谢光选没有气馁,1964年,终于成功。

  涉足航天,遇到的第一件事是仿制苏联P-2导弹。

  为了了解P-2导弹的总体结构、组成部分、单元配制、器件、材料,谢光选不但掌握了英语、德语,还攻读了俄语,自学了陀螺力学、控制论、可靠性数学、微机应用、低温传热学、二相流和热传递的新进展等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加油”。

  1960年9月10日,在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20天,在中国国土上,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研制的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仿制导弹。可是,谢光选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导弹啊。从那时起,谢光选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名叫“中国”的导弹。

  随后,谢光选出任第一研究院总体部五室主任。为使仿制任务圆满完成,谢光选翻译整理了许多资料,攻克了一道道理论难关,制定了技术细则。1960年11月5日,在谢光选38岁生日的时候,他和其他研制人员一起仿制的第一枚东风一号导弹顺利地发射升空。这年,他被任命为总体部副主任。

  从仿制到研制的道路并不平坦,当第一枚自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出厂时,总体部政委刘川诗问专家,发射到底有多大把握。在场的人有的说有八成,有的说有九成,可谢光选却唱了个六成的低调。他实事求是地说道:“我们没有数据,没有计算机,想法又得不到验证,只好上天做试验”。结果不出意料,第一枚自制导弹发射后约20秒就掉了下来,航天人精心养育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

  失败并没有使航天人气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他们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研制经验,制定了必须进行17项地面试验后才能进行飞行试验的制度,又相继成立了计算机、元器件等科研机构。1962年底,谢光选被任命为东风二号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1964年6月29日,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终于发射成功了。

  两弹结合成功 汗流浃背体验人生最紧张时刻

  ? 周总理解释“什么叫万无一失”,给谢光选带来鼓舞和鞭策。

  ? 甘肃柳园五万居民不会受到影响,谢光选精准计算,让周总理放心。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但外电报道说:中国是有弹无枪。

  要搞两弹结合是非同一般的事情。二机部和七机部都采取了极为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

  1966年10月19日晚,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等领导听取了来自发射基地的任务准备情况汇报。当总理提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时,谢光选作为导弹核武器技术协调组长,心想“我做不到万无一失”,便举手站了起来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周总理笑着对谢光选说:“你坐下。”接着,他解释说:“什么叫万无一失?只要你们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能做到的都做到了,能够发现的问题都找到了,就是做到了万无一失。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属于吃一堑长一智的问题,我总理还要做支持你们的勤务员,给你们搞协作。”这时聂帅插话说:“总理你还是当勤务部长吧,我当勤务员。”这些话使谢光选受到了鼓舞,也受到了鞭策。

  甘肃的柳园是导弹载着原子弹飞过的地方,那里当时有5万居民。总理十分担心居民的安全,多次询问这件事。经过计算,谢光选等人告诉总理,导弹失落到柳园的概率是十万分之六。总理放心了。

  8天后,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传出的一声巨响,全世界为之震惊!

  中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携带原子弹弹头,从酒泉发射基地起飞后,准确命中预定目标,并成功实现核爆炸。罗布泊上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标志着中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的国家。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

  发射这天,当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起飞100秒后,因劳累加上感冒再加上神经处于紧张状态,穿着皮大衣的谢光选身上的汗一直顺着脊梁骨往下流。谢光选体验了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感受到了汗流浃背是个什么滋味。

  谢光选一直珍存着一张发黄的《人民日报》号外,上面的日期是1966年10月27日星期四,是中国人进行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的日子。

  谢光选伏案工作

  担当“长三”重任 破解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技术

  ? 出任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土专家”解决多项火箭技术关键问题。

  ? 谢光选以总体设计负责人的身份参加的各种型号导弹、火箭飞行试验达49次,成功率为93%。

  1977年谢光选被任命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随后出任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这位没有留过洋的“土专家”以“勤奋”和“务实”为座右铭,致力于新型火箭的开拓和发展。他与科技人员一起,解决了长征三号火箭的许多技术关键,为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铺平了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采用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长征三号火箭在1984年1月首次发射时,只获得部分成功,但取得重要成果,认识了低重力场三相流、高真空度下的三相流的危害。70天后,长征三号火箭再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高擎起亚洲一号卫星,圆满地完成了长征火箭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服务的重任。

  谢光选清楚地记得,他以总体设计负责人的身份参加的各种型号导弹、火箭飞行试验达49次,成功率为93%。作为总设计师的谢光选感到欣慰的是,担负过国内外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火箭,为中国新型火箭的发展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长征三号火箭的运载能力约为1.45吨,由于运载能力较大,飞行时间长、技术新、要求高,在研制过程中,要解决低温技术、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点火和大型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等重大技术难题。

  面对艰巨的任务,谢光选和他带领的长征三号火箭研制队伍,抱着“中国不能在静止轨道上缺席”的壮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他说:“掌握这种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的技术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我是总设计师,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

  谢光选一生以勤勉务实为座右铭,尊重规律、科学求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老一代航天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襟怀坦荡、品行高洁、虚怀若谷、行为世范,扶助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迈向新的征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国航天的史册上。

责任编辑:海竹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