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理论·实践·知行论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推进,而科学的推进思路则是保障这一战略布局推进的基本前提。基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身的系统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人民性,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遵循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的目标关怀,以科学理性为必备的思维方式,以协调推进为总体的实践要求,以规范有序为基本的方法遵循,以又好又快为发展的成效评判。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的目标关怀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忠实反映。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的目标关怀的价值理念。一是要增加认同感。在我国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中,人民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需求,进而开始追求更高层面的需求。对人民来说,增强认同感的最有效方式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二是要增加参与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着眼于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更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在一系列以人民为主体,看得见、摸得着的参与过程中,使人民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的身份,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和憧憬,并且发扬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三是要增加获得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现阶段的物质需求,而且要让人民群众增加获得感,实现终极关怀与当下关怀的完美结合。这种“获取”既来自于社会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又来自于梦想、尊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等精神层面。
以科学理性为必备的思维方式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培育和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前提条件。一是具备创新思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身就是实践与理论的伟大创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需要把这一创新思维的理念贯穿实践发展的全过程,以实现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和关键环节的突破。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夯实根基。二是要具备辩证思维。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特别是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注重“发展”和“保护”的统一、注重“稳”与“改”的统一、注重法治对于改革和治党的统一,以及注重党的队伍建设中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三是具备系统思维。“四个全面”是一个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体。从认识论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身就是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大系统”。系统思维也体现在对政府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没有系统思维就无法形成强大合力,更不能保证整个大系统的良好运作。四是具备前瞻思维。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站在战略的高度,纵览国内外的局势变化,做到胸有全局,不仅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而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以前瞻的视角予以观察、审视和谋篇布局,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以协调推进为总体的实践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要求极其艰巨而复杂,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原则。应从两个维度来予以重视,一方面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内部关系。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内部的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不仅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其整体性的要求,而且要实现各要素和环节的突破,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推进和中国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协调推进发展的现实举措。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对不同区域进行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避免了同质化和不均衡发展。通过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不光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更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通过协调改革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而形成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