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小龄童聊猴文化:我不想成为“末代猴王”
57岁的六小龄童没想到在猴年春节来临之际,关于自己上不上央视春晚的话题会在各社交平台成为舆论热点,不过在网上留下上百万条网友呼唤后,作为事件的主人公,六小龄童已悄然抽身,开始自己的猴年之旅。昨日,六小龄童来到郑州,为《梨园春》“擂响中国”年度总决赛担任评委。昨日,在接受河南媒体的群访之前,主办方三番五次交待要问关于这次活动的问题,“千万不要提问关于春晚的事,他敢跟你们真急。”虽然对六小龄童为何以如此态度回避春晚事件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亮相的他还是让记者们见识了“美猴王”心中比“上春晚”更大的抱负和理想。
聊河南:“河南老乡”有义务推广戏曲国粹
谈到与河南的结缘,六小龄童称自己是河南老乡,“河南是人口大省、戏曲大省、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的每个地区我几乎都去过。”六小龄童还透露自己还是洛阳偃师的荣誉市民,因为那里有一座花果山。而这次担任《梨园春》的评委,他表示自己一直在推崇以京剧为代表的国粹艺术,因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中,豫剧排在第二,“《梨园春》在弘扬豫剧上不遗余力,而我们也都有义务来推广和弘扬我们的国粹艺术。”
六小龄童在昨晚的晚会上除了点评之外并没有过多的才艺表演,而是和小选手进行了简单的互动,他希望让更多观众了解演“孙悟空”的基本技巧,“猴子的生气、激动、着急都有自己的特色。”六小龄童说。
聊“孙悟空”:它不姓章,是属于全世界的
如何能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六小龄童认为有戏曲功底很重要,他说:“只有中国戏曲艺术院校才有一个专业门类,是武生,里面有关于孙悟空的表演,因为很多孙悟空的动作相对于英雄人物是缩小的,要把武术基础打好才能表现好。”六小龄童认为如果没有接受传统戏曲训练也可以演孙悟空,“但是有很多技术技巧不具备的话,观众会感觉不像孙悟空,会感觉山寨、雷人。”六小龄童的看法是,其实没有哪个孙悟空是正宗的,自己虽然出身于猴戏世家,但猴戏不姓章,它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世界,六小龄童说:"美猴王’的形象一定是百花齐放的,这样才有意义。”
谈到86版《西游记》的经典之处,六小龄童认为是年代的原因,他认为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因为当时用6年时间拍25集电视剧,后来又补拍了16集,“我们当时主题是‘忠于原著,慎于翻新’,并且在戏曲传统的基础上生活化、电影化、电视化,美猴王的手眼身法步,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都要用特殊的情感去表达,孙悟空的神奇性和人的社会性缺一不可。”六小龄童强调,演猴戏最好的不一定是六小龄童,但一定是中国人,另一方面,六小龄童也不希望自己成为“末代猴王”,他在猴年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搞一个“猴王”选拔,以此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不过谁是猴王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全国十几亿观众共同决定的。”
聊《西游记》改编:艺术不是随便可以超越的
在很多采访场合,六小龄童都表态,经典不能乱改,《西游记》改编也要有底线,即使是神话,但“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瞎编,神话也不是让你说胡话”,谈到现在中国电影票房的高涨,六小龄童认为这是好事,但他也建议大家冷静思考,“票房高的电影,有几部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当时拍《西游记》技术有限,但大家认可了造型、表演和风格。我认为现在的西游记类动画片没有一部超越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所以有些艺术不是一定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好,艺术有时很难超越。”他同时也透露了自己的猴年电影计划,一部是和美国派拉蒙影业合作的《敢问路在何方》,他认为这是一部能够传世的,让西游文化走向世界的电影,而前期在网上热传的微电影《猴王世家》则是一部大电影的蓝本,“我一个人演四个角色,包括曾祖父、祖父、父亲和我。”另外还担任了一部动画片《斗战胜佛》的艺术总监,“现在很多孙悟空像狒狒、金刚和大马猴,而不是美猴王,而我个人认为美猴王应该是很漂亮的。”六小龄童说。
六小龄童饰演的角色并不只是“孙悟空”,他还演过周恩来、吴承恩、胡适和鲁迅,甚至在金庸作品《连城诀》中还演过大反派,但在“孙悟空”光环的笼罩下,其他角色都成了浮云,六小龄童笑言:“孙悟空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演一个医生观众都感觉是猴子变的,虽然我能演好别的角色,但我更知道我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也知道世界上没有全能的演员。”他认为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在这方面他很推崇玄奘和吴承恩,“玄奘大师一生就做了一件取经大事,吴承恩先生的书法、诗词、绘画都非常了得,但传世的只有一部《西游记》。所以人的一生能把一件事做成做精,就很了不起。”
(记者 王峰 文 李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