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际 >>  正文

人民币能否取代美元成为避险货币?学者:应继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发稿时间:2022-05-21 20:2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胡文利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自今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了力度空前的联合制裁,不但冻结俄官方、实体和个人的海外资产,还将俄部分银行踢出SWIFT系统。为应对制裁,俄总统普京签署卢布结算令,要求必须以卢布结算能源交易。有舆论认为,美西方发起的“经济新冷战”,将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推动新兴市场脱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能否脱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或取代美元成为全球避险新货币?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5月20日主办的宏观形势论坛(2022年春季)“大裂化:俄乌冲突后的全球新冷战走势评估与防范”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认为,对国际货币格局当前的发展演变应保持清醒认识,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影响力,但应继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发言中说,今年2月俄乌战争刚刚爆发时,人民币走出了“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行情,当美元升值时,人民币对美元还在继续升值。到3月初,人民币币值上升至6.30(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左右,创四年来新高。人民币因此被贴上了“避险货币”标签。对于这种现象,管涛认为应冷静看待。“与美元相比,人民币还不是非常典型的避险货币。”他解释说,当美元发挥传统避险货币的特点时,通常是美元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跌——国际投资者把货币换成美元后投向安全资产购买美国国债。但人民币则恰恰相反。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人民币虽然上涨,但十年期中债收益率也在上涨,原因是对中国国债的需求减弱,导致中债价格下跌。所以,人民币还不是与美元同等量级的避险资产。

  至于外资减持人民币资产的原因,管涛认为,或许是西方国家通胀上行、债券收益率增加、货币紧缩预期增强所致。这形成了一种“资产再平衡效应”,外部投资者为避免人民币资产超配,就得减持人民币资产。管涛认为这是正常经济现象,“对当前国际货币格局的发展演变应有清醒认识,避免过度反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林跃勤也认为,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使用只有2.7%左右,仍有一定短板。中国应通过“一带一路”、数字货币等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扩大人民币互换,使人民币的使用率和存在感越来越高。这就要让人民币具备稳值增值的特性,避免汇率动荡、削弱避险和储备功能。

  在冲突与极化不断加剧、美西方制裁层层加码的当下,与会专家表示,中国应避免经济脱钩和货币新冷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扩大开放。

  对于美西方不择手段的“制裁”和对全球多边体系造成的破坏,国际社会反对声浪越来越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这种联合制裁对以信用为基础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极大伤害,或将导致其他国家减持美元和欧元资产。法国央行日前在与新兴国家领导人的座谈会上提出,要建立多边合作国际金融体系,结束对单一货币美元的依赖。5月11日,IMF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维持人民币作为SDR篮子货币不变,并将其权重提高了1.36个百分点。管涛认为,这是对中国前期金融双向开放的认可,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国际认可度和接受程度。中国应继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上述看法也深表赞同。他以“人民币国际化的主战场——香港”为例,说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更多产品以人民币计价的必要性。他说,现在很多中概股从美国市场回归香港,其总市值高达3.2万亿美元,而香港外汇储备大约只有4000亿美元,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接纳、购买这些中概股。如果使用人民币计价,那么资金就不成问题。此外,港股现在以港币计价,如果用人民币计价,香港就可以发行人民币产品,达成“双赢”结果。

  不过,专家们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管涛指出,应坚持市场选择、互利共赢,推动我们的规则与国际规则接轨,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他说:“如果通过这种开放让外国投资者和我们形成利益绑定关系,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可能发生的‘制裁’和‘脱钩’形成制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21日电

原标题:人民币能否取代美元成为避险货币?学者:应继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责任编辑:纪佳琦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