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AlphaGo留下大量人类看不懂的棋的话,这次Master绝大多数棋都符合棋理,在人类的认知范畴之内,从棋风来看,比AlphaGo要人性得多。下得多了,Master自然也会下出一些超出我们想象的妙手,但在更多时候,它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灵活与准确。下棋时的时机极为重要,每一步下在准确到位的地方,更为重要。柯洁在这些方面很突出,也是他现在能够称霸棋坛的重要原因。而Master显然更强。
与Master下棋时,很多人都表示会很别扭。因为Master每一步普通的棋,都下在对方最难受的要害上,处处制约。对手没有办法,只能跟在Master后面走,疲于奔命。费尽心机走出的好棋,在Master面前也只能活命,局势上仍然大幅度落后。好在Master对棋的死活没有特别偏好,多次在优势的情况下放对方一条生路,自己顺势在包围之外收取足够好处。这正是我们所理解的最高明的棋。
唐韦星总结说,他读Master棋谱,能感觉到人工智能总是用最普通、最本原的招数,破解了各路高手的拿手绝技,Master的棋直指围棋真理本身。这是一种我们能够理解却可望不可及的境界,似乎比起AlphaGo又高了不少,以至于一开始有很多人不同意这棋是由AlphaGo所下。
我们仔细揣摩棋谱,还是能在不少地方看出AlphaGo的影子,尤其是在围空和打入这些相对虚无的选点上。但总体而言,Master已经把AlphaGo的优点尽数优化和吸收,化作另一种棋风。在更多时候,Master表现出对实空和外势的均衡认识,灵活转换。在必要时候,Master不像AlphaGo那样避免劫争,而是会主动挑起劫争,并趁着劫争继续占便宜。所以经过这一年的机器学习,Master确确实实涨棋了。
从AlphaGo到Master,人工智能终于走到人类智力不可及的地方。但我们反而发现,它的棋逐渐变得可以为我们所理解。在我们初学围棋的时候,和遥不可及的高手下棋就是这种感觉。对手步步符合棋理,不用什么奇怪招数,就能把低手制约得无处发力。两者的差距不在于一两步好棋,而在于对围棋的整体认识。
今天,Master正显示出它在厚薄、轻重、孤棋等我们籍以分析局势的概念理解上的巨大优势。之前我们的很多棋下错了,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太肤浅。或许理解其中奥秘,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新概念。总之,这次下超快棋,我们的顶级高手并非败在计算上,而是败在了对围棋的理解上。
AlphaGo声明:我只是最新测试版。
三、围棋历史
围棋的历史很悠久,但竞技水平一直在发展之中。我们很难评价不同时代人对围棋境界的理解,但单纯从棋谱内容来看,竞技水平一直在提高。过去几百年里,日本围棋一直代表着世界围棋最高水平。1961年,一个日本老太太伊藤访华,横扫中国棋坛,十余场比赛保持全胜。这对中国老一代棋手是难以忘怀的奇耻大辱。中国老棋手也承认,自己多擅长中盘绞杀,对布局、棋理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1970年代,中国开始崛起,陆续有棋手能战胜日本棋手。直到1980年代中期,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多次力挽狂澜,终于使得中国成为国际棋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直到那时,围棋理论体系和大量边角定式仍是由日本围棋界确定。日本棋院曾出过很多“定式大词典”,是所有棋手必备工具书,有空就加以钻研。但到了1990年代,韩国棋手崛起,前有曹薰铉,后有李昌镐与李世石,极大地改变了全世界对围棋的认识。韩国棋手不在乎日本传统棋理的约束,不怕走愚形,一切从实战出发。只要战斗有利,不管是直接触碰,或是下到二路,都可以接受。这些棋手彻底抛弃了过去对日本棋手“美”的判断(所谓的美,也因为棋形有效率,看多了觉得美),而直面胜负。
韩流兴起是一次重大的围棋革命。许多中日棋手都鄙夷这套蛮不讲理的战法,但拿不出很好的对策。韩国棋手拿下无数世界冠军,现实倒逼理论,终于使得一些招法被主流围棋理论所承认。一些中日老棋手的棋风,完全不能适应蛮横、粗野的棋坛竞技环境,不得不黯然远离竞技场。
而到了2000年以后,一大批青年棋手涌现,受到韩流的影响,把韩流的优点再往前推一步,竞技围棋风格又为之一变。李世石的僵尸流的风格影响极大,抛弃了过去死活分明的思维定式,把过去较少使用的“弃子战术”上升到竞技的核心技巧。
在他的带动下,大批中国青年、少年棋手都纷纷加入这股洪流,没有一盘棋不弃子转换,没有一盘棋不打劫争斗。这股潮流把原先重视局部的指导思想引向全局。因为双方全盘都有多块棋动辄不活,牵一发而动全身,棋盘上的优劣胜负瞬间转换,惊心动魄,引人入胜。这样一来,围棋的激烈程度极大提高,不要说老棋手,就是30余岁的棋手都很难保持这种对抗强度,在与小棋手的争斗中败下阵来。
应该说,这也是围棋历史上的重大革命,把过去的布局-中局、角部定式-边的手筋等区分完全打破。老棋手都有先排兵布阵站稳脚跟,然后中盘开战的思维定式。但现代围棋经常不给人这种机会,从一开始就缠斗在一起,不死不休,让人都没有机会腾出手占角拆边。这样一来,过去的很多定式都需要改变。比如挂角可以不应,尖顶可以不应,小目的托退定式可以只走一半等等,都改变了人们对局部和整体的认识。
去年AlphaGo的对局在某种意义上是这种革命潮流的反动。李世石本是贴身扭斗的专家,但AlphaGo却无意陪他这么下,甚至总是弃下取上,利用自己对厚势的深刻认识,很自然地围起大空,兵不血刃。AlphaGo并不是不会对杀和开劫,但他显然对这种作战没有兴趣,尽量简化局面,让李世石空有一身本领无处发挥。而这也正是众多观战高手不服气的原因,虽然同样是围棋,但人工智能用一种人类很不熟悉的战法打败了人类。
而这次的Master,重新回归人类熟悉的领域。他保留了AlphaGo大局观突出的优点,同时也掌握了很多不同的棋风。有些棋手希望战斗,他就奉陪战斗;有些棋手希望打劫,他就打劫;有些棋手希望后发制人,他就抢占实地,看你如何后发。60盘棋下来,棋手们尝试了各种风格,都没占到任何便宜,这对所有棋手都是很有价值的一课。
Master显然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围棋上帝。以我们的认识水平,甚至都还远不能看清楚Master的所有水平。就从他展示给我们的一角来看,他并不是偏爱实地,也不偏爱外势;他不喜欢战斗,但也从不害怕战斗;他并不害怕走出愚形,但他更多地走出有弹性的好形。他的节奏感奇佳,总是牢牢地控制着局势。翻遍60张棋谱,我们甚至找不出什么它在落后时候的犀利反击。
从落子起,Master就看着我们的前方。这是他对当代围棋的启示,相信不同棋手可以从这个启示中悟出不同的东西。
谷歌AlphaGo团队拜会聂卫平。
四、未来展望
自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我们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价值网络、赋值、剪枝、概率这些概念都已不陌生。而且世界上早已不止一台AlphaGo或者Master了。比如中国的“刑天”,韩国的“石子旋风”,还有中国棋友最熟悉的日本程序ZEN,都有了能够对抗顶级高手的实力。有了之前的研究基础,短时间内涌现出更多的超强围棋程序也不会令人意外。
就在Master在弈城、野狐大杀四方的这几天,另一个ID名为DeepZenGo也登录弈城,毫不厌倦地与高手对决,几天就下了几百盘,胜率奇高。好在这个ID的名称直接表明身份,即大家熟悉的、刚刚与赵治勋三番棋大战的程序ZEN。目前ZEN的战绩略逊于刑天,更不如Master,但能与一流高手战成这种成绩,差距已经很小。过不了多少时间,ZEN就可能超过人类。尤其有了AlphaGo和Master,战胜人类已算不上什么大目标了。
ZEN已把过去几个单机版本都公布了,很多人的电脑里都装过天顶围棋5.0或6.0。对于顶级高手而言,它们的水平还不行。但对于业余棋手而言,它们已是很不错的教练和陪练,不仅是随时可下的对手,还可用它来分析棋局,提高水平。所谓当局者迷,业余棋手拆解棋局时常有思维盲点。而ZEN既可以当黑棋又可以当白棋,很轻松地陪你摆出各种参考图、变化图。所以在我们关注顶级高手与人工智能对决的同时,人工智能早已成为业余棋手电脑上的有力工具。
随着Master横扫人类,人类站在围棋巅峰的时代结束,人类围棋高手也终于可以放下这个包袱。有网友戏称柯洁为“末代皇帝”。王朝结束了,新时代拉开序幕。不管是顶级棋手,还是业余棋手,当然还会继续下围棋,但不同人的“终极目标”可能会有所变化。
有些棋手希望求道,那么Master给我们开辟了新的方向。聂卫平喜欢引用藤泽秀行的名言,“棋道一百,我只知七”。Master显然比我们知道得更多。从棋道而言,现在众多职业高手都承认Master高于自己,但也不是一个夸张的差距,减少一些贴目就可能补上。所以有不少高手以此作为目标。
另有一些棋手希望求胜,这同样是个重要目标。不管人工智能是否战胜人类,每一次坐在棋盘前面,总是希望战胜对手,这是竞技围棋的意义所在。人工智能没有欢乐、痛苦、胆怯、绝望等感情,但人一定有,而且不可能完全摆脱。围棋除了数字计算之外,还与我们的生命有关。
不管本因坊秀策、藤泽秀行还是李世石、柯洁,他们的每一张棋谱里都包含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生命的理解。人工智能却没有。人工智能不会觉得被杀一块棋,提起十个子,与被抢一个大官子损失二十目有什么差别。但对于人而言,这就是死与活的差别。就像与Master最后一天的作战中,黄云嵩选择了最激烈的对杀。他最终恶狠狠地杀死Master一块棋,同时也被Master紧紧包围而损失更多周边的目数。黄云嵩在确认杀棋后投子认输,他一定狠狠出了口气,因为自己至少吃了电脑一块棋,够本了。而Master对此毫无知,它又赢了,却不知道同样是赢,会对人类心理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
人工智能只是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下棋机器,是人赋予它意义。现在所有棋迷在经历震惊之后,可以摆脱诸多困扰,重新思考每一盘棋对于生命的意义。上海一些公园里,还有很多老人每天来公园下棋,数十年不懈。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没有手机,不要说在网上观看Master的最新对局了。经过数十年磨练,他们的水平多还不错,却还达不到业余高段水平。经过专业训练的十多岁孩子应该都可以打败他们。这些老人似乎也不理解外部世界里的围棋发生了多大改变,但不管Master是否打败人类高手,都不会影响他们每天在公园的长凳上对弈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