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卢森堡欲去近地小行星采矿 市场回报或达数万亿

发稿时间:2016-02-05 02:18:00 来源: 新京报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罗塞塔探测器携带的“菲莱”着陆器可探测彗星成分,为太空采矿提供基础研究。

  据新华社电 欧洲“袖珍王国”卢森堡3日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官方计划,有意携手两家美国企业一道前往近地小行星采矿。

  市场回报或达数万亿

  卢森堡的太空工业历史悠久,卫星通讯业是其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球最大卫星运营商欧洲卫星公司的组建过程中,卢森堡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去年6月卸任的欧洲航天局总干事让-雅克·多尔丹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地球表面矿产资源因过度开采而日渐枯竭的背景下,近地小行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较月球远、比火星近,加之矿产资源丰富,逐鹿太空“矿场”的设想现实可行。

  按照设想,卢森堡政府可能会与小行星资源开发的先行者美国“深空工业”公司和“行星资源”公司展开合作并提供资金支持。

  多尔丹告诉记者,“太空采矿业”前期投入或许高达数百亿美元,但最终的市场回报可能价值数万亿美元,投入产出比相当“划算”。

  太空采矿分四步走

  目前已知的近地小行星约有9000颗,其中不少富含黄金、铂金等矿物,但水、硅、镍和铁依然是“太空经济”的开发重点。水经过分解形成氢和氧,填充飞行器后成为动力燃料,清洁而经济;硅可用于发展太阳能系统;无处不在的镍和铁则是太空制造业的潜在资源。

  根据深空工业拟定的太空采矿“四步走”方案,科学家们首先会发射体型相对较小的卫星接近小行星,利用摄像头和成像系统来判定它们的物质构成和矿产资源潜力;随后,更大型的无人驾驶飞船会登陆小行星收集矿物,将其带回近地轨道;第三步,飞船上的相关设备将“就地”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加工,继而为最后一步的太空制造业奠定基础。

  ■ 链接

  太空采矿存法律障碍

  “太空企业家们”对在地球以外“淘金”充满信心,但外界对他们的雄心和愿景也有质疑。

  抛却技术和资金问题,法律成为最大的一个障碍。 联合国1967年颁布的《外层空间条约》明确规定,地球上任何国家对天体不拥有主权。但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坚持认为,这项规定不适用于私人企业。

  美国政府去年通过一项法案,认定美国企业对其从小行星获得的资源享有财产权。一些法律专家认为,美方的这一做法显然有违联合国的《外层空间条约》。

  不过,欧洲航天局前总干事多尔丹还是显得颇为乐观。他认为,法律议题需要解决,但不会成为小行星资源开发的根本性障碍,“我相信我们能找到办法,就像我们在深海资源开发中所做的那样”。

责任编辑:邢金根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