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海事法院院长夏先鹏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卢冠琼 实习记者 孙圣起)“当前国家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远洋渔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但面临着拓展空间受限、资源支撑不足、配套产业短板等问题。”谈到当前我国的远洋渔业,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海事法院院长夏先鹏既有期待,又有担忧。今年,他专门提交了一份有关远洋渔业发展的提案。
“发展远洋渔业关系着我国对海洋资源的话语权,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夏先鹏说,“2015年,我国远洋渔业年总产量219万吨,远洋渔船达到2512艘,船队规模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在夏先鹏看来,“拓展空间日渐狭窄,海洋争端频发”、“规模扩张迅猛,资源支撑不足”、“配套建设不足,市场拓展艰难”是当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对此,夏先鹏建议,加快建设海外远洋渔业基地。鼓励企业在海外,特别是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形成点、线、面的布局,突破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加强政策资金支持。为远洋渔业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在融资、保险、补贴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水平。第三,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两端扩展,打造集远洋捕捞、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远洋集团,形成全球性远洋渔业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