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手工焊焊工白映玉。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支慧媛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宋晨) “现在大家一看到‘招工’就会想到是‘不体面’的工作,又脏又累,以当下年轻人的观点,当工人连对象都不好找。”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手工焊焊工白映玉说。
曾几何时,进工厂工作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身着蓝色卡其工装的“产业工人”曾经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引以为豪的职业形象。
不可否认,过去30多年间,“工人”这一职业形象逐渐风光不再,“蓝工装”辉煌不再。如今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年轻人不愿进工厂?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白映玉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上升空间等都是造成“用工荒”的因素。
社会认可度不高 一线岗位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
“我在一线工人岗位已经工作26年了,之前技术工人还是蛮吃香的,但近年来确实感觉到人才在流失。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较低、上升空间小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白映玉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一名焊工界的技术“小白”逐渐成长为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她亲历了这些年技工人才逐渐流失的全过程。
白映玉告诉记者,现在愿意当技工的年轻人比较少,有些企业还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工人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提升。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制造企业里,一名技术工人往往需要培养两到三年时间才能从学徒成长为具备独自操作能力的熟练工,技能人才的培养时间漫长,工资增长缓慢,一线岗位对年轻人来说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刚踏出校门的学生缺少实操经验,大多难以直接站上生产线。”白映玉表示,“就业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应先到一线多呆一段时间,积累实操经验,真正干起工作来只靠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白映玉认为,由于制造行业大多还处于转型升级的过渡期,未培育出新动能,制造企业产能过剩,也造成了技能工人岗位不稳的现象。“绝大部分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的工资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还随时面临失业风险。”
促进企业发展 培养和留住技能型人才
“为适应新时代下中国制造强国的新需求,我们还需更多有利于培养和留住制造行业技能人才的新政策。”白映玉表示,针对企业用工难、技能人才短缺这一现象她已经向大会递交了《关于促进企业发展,怎样培养和留住技能型人才的建议》。
“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和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制度,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白映玉建议以政府为主导,营造更加适合产学结合机制发展的空间与环境。此外,她还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聘请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
白映玉还建议,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落实技能人才待遇问题。“建议建立与业绩、成果、贡献相关联的技能人才激励制度,给予技能人才一定的国家补贴,切实在收入分配及生活待遇上实行政策倾斜,在子女入学、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她还强调,应该针对技能人才不同的行业属性,设立多种表彰形式和奖项,对各行各业中具有特定技能、突出业绩和品牌影响的技能人才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