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2018全国两会原创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用青春唤醒沉默土地 点亮乡村振兴!

发稿时间:2018-03-13 20:1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青山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吴楚 卢冠琼 吴阳 杨青山)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月8日上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

  如何扎实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激发广袤土地的勃勃生机,同样成为了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根据《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我国长假旅游消费的重要选项。旅游大数据背后,织绘的正是生动的民生图景: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渐提高,而中国的农村,也越来越热闹了!

  过去两年里,重庆蝉联国庆黄金周乡村旅游十大接待地榜首。无论是市内游还是市外游,到乡村去旅游成为了重庆民众出游最为热门的选择之一。记者了解到,仅2017年,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接待了游客1.7亿人次,综合收入510亿元,带动就业100万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向中国青年网记者感慨,“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我们重庆有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在农村。”刘旗介绍,在过去几年里,重庆推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旅游项目助力精准扶贫,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实践中,他深有感触:要真正活跃沉默的土地,让农村热闹兴盛的景象常在常新,仅靠吸引包括青年在内的民众来到农村观光是不够的。旅游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

  他指出,广袤的土地要想真正热闹起来,亟需注入大量青年人才,扎根旅游发展等多个领域,献智、献策、献力,深度参与乡村建设。

  鼓励青年参与“乡村振兴” 让农村真正热闹起来

  以重庆的旅游扶贫实践为例,刘旗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了未来的展望与眼前的困境。“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刘旗指出,交通条件是制约不少重庆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不仅是修路,还要打洞、架桥,周期很长”,“而现在已有的路由于等级差,普通轿车走不了,得靠越野车”。在改善交通环境的同时,如何及时开展精准扶贫?重庆市旅游部门创新推出了“房车旅游扶贫行动”。

  刘旗认为,“我国的扶贫攻坚,社会参与度还是不够,‘两头很热’,即我们的政府和村里的农民都很积极,但是民众的参与度仍需继续提高。”旅游在此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刘旗指出,重庆制造业发达,摩托车、汽车、笔记本等领域都有知名品牌。“重庆还有生产房车的企业。房车底盘高、自带动力,出行便捷,车上基本的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他介绍,不久前,重庆市旅发委、市扶贫办携手市旅游协会房车分会启动了“房车旅游扶贫精品路线”,有效解决了一些乡村普通车辆去不了、去了也没地方住的问题。以房车为载体,将城市爱心家庭、爱心企业与18个深度贫困乡镇连接起来。除了旅游、采购生态农产品,提高村民收入,还推动了“结对子帮扶”。

  此外,刘旗谈到,旅游扶贫的持续开展,需要注入更多青春的力量。“386199部队”(留守在村里的妇女、儿童、老人)一度被视为乡村衰落的代名词。刘旗认为,农村青年人才的缺失,与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有关。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使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失衡,发展陷入困境。

  “我们的服务业也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发展的,特别是旅游业。很多高校以前是没有旅游专业的,现在都有了。”刘旗指出,“高校旅游专业、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我们很多现在从事旅游工作的,都不是学旅游专业的。我们有经验,专业知识却不一定高于这些青年学生。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断层的阶段。而乡村旅游开发,它既需要知识也需要经验。”令刘旗担忧的是,人才涌向一线城市,而后是二三线城市,回乡村的依旧不多。

  “我们有很多的留学生,在国外学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例如瑞士。瑞士的乡村已经建成了全域旅游,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后的目标。”刘旗认为,“如何把国外成功的经验复制到我们中国,把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好,这就需要鼓励我们的青年人才扎根基层。”

  刘旗向中国青年网透露,房车旅游扶贫行动接下来将引入高校力量,探索鼓励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由我们提供房车,让大学里的有识青年,利用社会实践的契机,到贫困乡村去施展才华,帮村民做规划、参与民宿改造。例如,四川美院等高校,可以帮我们的农民画图做设计,将乡村的资源通过手工加工变成旅游商品。”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 资料图

  克服人才供给“马太效应” 回农门也能跃“龙门”

  今年年初,国内城市“抢人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越是发达的城市,越是重视人才的引进,纷纷推出政策来抢人才;而越是欠发达的城市,抢人才的热情和能力都普遍比较低,乡村就更低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这样说。

  郭文圣长期关注精准扶贫领域,他今年递交的一份提案就是关于支持青年返乡创业,他说:“青年返乡创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创业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郭文圣表示,大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是符合“十三五”规划的创业主要人群,但因大学生群体社会实践经验与能力的欠缺,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加之毕业青年返乡创新创业与推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密切关系,建议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一起联动,形成合力,推动毕业青年返乡创新创业,积极探索和构建青年返乡创新创业的路径和制度保障。

  今年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目前,重点在于将国家层面的政策要求传导到地方。地方政府应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出台更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重点扶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互联网+’领域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原动力,营造‘人人创业,人人获益’的良好氛围,为心怀创业大志的学生和返乡青年创业保驾护航。”郭文圣说。

  郭文圣建议,制定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强化创新创业的保障机制。中央及各地方要完善专门针对毕业青年返乡创业的帮扶政策,包括青年返乡创新创业的融资政策、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培训政策等。

  诚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杨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