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杨茜)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连任数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有关“工匠精神”的思考。近日,围绕工匠精神、自主创新、格力电器国际化等话题,定位实战专家顾均辉与董明珠展开了深入探讨与对话。
工匠精神需要专注,但与多元化布局并不冲突
顾均辉:连任几届人大代表,围绕中国制造您积极建言献策,反复提出要鼓励、加强自主创新,近年来我们也观察到格力在智能装备、模具、数据与机床、工业基层、大数据中心等方面的一系列动作,也看出企业的决心,请您评价一下都取得了哪些成果?有没有遇到挑战?
董明珠:不管做什么都有挑战,这个挑战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是来自自身的挑战。要有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一种成就感,这时候面对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第一,不能妥协;第二,一定要想办法创新,不能产生依赖思维,把别人的技术拿过来。好像做出东西就成功了,其实你永远依附于别人。所以我觉得,在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背景下,有一批人能够创造出无数先进技术,带来改变,这方面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
顾均辉:企业界关于创新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说只要企业有能力有资源,在企业的上下游以及相关行业都可以展开创新,就是多头并取,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和周边生态的创新模式。还有一种恰恰相反,思路是企业应该先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式,再在这条路上不断创新,您怎么看这两种观点?
董明珠:这两个都没有错。不管前者还是后者,直接确定一个目标,选择一个项目走下去,(两种创新思路)好像也是并存的。我觉得当今这个时代,企业要持续下去一定要有自主人才,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两点才是不断前进、获得更好发展的保证。
顾均辉:您提到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里头有一个维度是专注。不专注很难实现工匠精神。但是如果要做到上下游打通、全生态发展,势必有两个东西被切割掉,一个是硬东西,一个就是软东西。所谓硬东西就是资源、钱、资本这些,包括人才。软东西就是企业家的注意力。如果上下游全部打通,三四线条同时去创新、突围,注意力就会被切分掉,叫碎片化。资金无法专注、人才无法专注、注意力无法专注、软硬都无法专注,成功率就很低,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董明珠:我觉得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以格力为例,一开始格力没有那么强的实力这个也做那个也做,第一没有资本,第二没有人才。但是当格力把空调做到极致的时候,具备了大量的人才队伍。相关产业人才不断聚集,但并不会影响(空调)。就好像说董事会现在多元化了,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不行了,而是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中间,最本质的要害是专注。当资金能力、人才能力、创新能力只能干一件事的时候,就把一件事做好。当具备一定实力的时候,再不断延伸出来,并不是要丢掉“专注质量”,不能因为同时做几件事,就不专注了。
对于格力来讲,我们实现了从“家用空调”到“商用空调”的转变,又从商用空调延伸出来里面的电机、压缩机、控制系统;这三个部分我们又延伸出来,比如开模具,这时候又想做精品、做极品,提升消费者的幸福指标。所以当需求发生变化时,要顺应发展需要,关键要掌握核心科技,这时候就有一个新的产业展现出来。因此,不是说做多了做不好,做少就能做好,而是在于你的工匠精神。另外就是用一种虔诚的态度去对待消费者,千万不要投机取巧。
很多多元化的企业,是因为听说某个行业不错就去做,哪个赚钱做哪个,没有根基。我觉得还是要有一种奉献精神来支撑,奉献精神并不是单一考虑是否盈利,而是立志做极致的产品,当消费者拿到东西的时候,是一种愉悦,一种快乐,给生活带来更多便捷,提升生活品质,企业自然而然会得到回报。
所以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定义多元化或专业化,关键在于你的实力、你的诚信。就像有的行业偷工减料,说得再好听也没有用,因为消费者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 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顾均辉:我们是格力空调的受益者。我本人也是用的格力空调,之所以选择格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格力就代表空调。但有消费者提出了国际化的问题,认为格力空调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可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格力空调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所以就觉得很可惜。其实站在国家层面来思考,中国真正进入品牌百强而不是财富百强的企业,5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的企业几乎是凤毛麟角。想请您分享一下,关于格力的国际化道路,您是怎么思考的?
董明珠:几年前国家大部分企业包括格力在内,认为中国的品牌走出去不被认可,所以让别人认可要耐得住寂寞。十八大以后,我们加大了自主品牌的出口,目前出口已经占据销售总额的20%左右。
有朋友在国外看到了格力标志,很兴奋地说中国的品牌出去了,但过去贴牌生产好多品牌是别人的,因此关键还在于掌握核心技术。我觉得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当全世界都认同你的品牌,就一定会实现国际化。我们的新技术光伏空调,作为全世界的独有技术在美国进行了研发,在中东地区也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用光伏新能源解决了能源问题。核心技术才能改变世界,我觉得对格力来讲,未来的国际化程度一定很高。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会慢慢领悟到中国制造是制造业的领先者。
现在中国也有企业收购外国品牌,贴了别人的品牌在别人的国家销售,看起来有了生产力,但是不一定能够代表品牌的实力。所以我一直坚守格力品牌走向世界,一定要用自己的品牌,而不是贴别人的品牌,买一个品牌,租赁一个品牌,或者把别的品牌收过来在别的国家卖。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敢去给世界承诺,让全世界爱上中国造。但这需要一种耐性。
青年创业要根据实力做判断 打工也是一种创业
顾均辉:讲完创新,我们谈谈大众创业,这也是最近一个高频词。有数据统计,中国每年大概有300万的创业企业,遗憾的是18月以后95%都死亡了,死亡率特别高。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您对创业的年轻人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呢?
董明珠:创业体现出青年人的一种梦想,一种愿景。但是我觉得创业是多样化的,并不是说开店就是创业。我认为我就是在创业,从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慢慢做到今天。因此创业首先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
第二,当你自己开公司的时候,可能不是简单提供一项服务,或者做一项工作,而是要能够掌控全面,带领一个团队。所以要问问自己是否具备带领团队的能力。刚才说到有很多企业18个月以后就倒闭了,从此一蹶不振,可能永远不会再去创业了。也有的人通过失败的教训,有决心东山再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我觉得打工也是一种创业,根据自己的实力做出选择和判断,没有对和错,只有成功与不成功。没成功也不等于未来不成功,只要坚定信念,也许就能成功。
有人才就有技术 简单的人才引进没有未来
顾均辉:时代在变,市场环境和格力成立时也完全不一样了,您怎么看格力的昨天和今天,以及您怎么样展望格力的明天?
董明珠:格力的昨天虽然没有技术,只是组装,甚至是模仿。但是有了这些模仿和组装,才有了后来的发展,所以不能因为今天的发展就否定过去。不管格力今天发展得有多好,都应该记住当初创业时代那些人,用一个螺丝刀、一个螺钉在拼凑。但是对于格力来讲,过去没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怎么说它都是加工厂,虽然有一个格力的商标,但是所有的关键部件都是买过来的,是一个组装厂。不只是没有掌握核心关键的技术,连组装过程中对品质的控制做得都不完美。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以品质为先。
格力的明天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而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有人才就有技术,所以现在我们有了12000多人庞大的研发团队,我们也在不断培养一些领军型人才,让优秀的年轻人逐步成长起来,这个是很重要的。
此外,格力有自己的文化,坚持在自主上做文章。假如人才都靠从外面引进,很难说不受制于别人,因为技术总是在不断的突破,引进的技术是拥有过去,不等于拥有明天,我们天天说引进人才,从国外或者别的企业挖人才,但自己永远是一个“沙滩”,可能短暂拥有,但是没有未来。但自主培养的人才就不同了。他的创新力和爆发力都是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当代的年轻人都有情怀,会为国家的强大感到自豪。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会觉得有价值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