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尹力。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8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 赵莹莹) 9914家影院、53824块银幕、年产票房超过500亿元……自去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年来,我国电影市场空前活跃,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和文化产业中一大亮点。
“10余年的时间,票房从9亿元到500多亿元,足以令电影人欢欣鼓舞。到今年年底,中国电影成为全世界第一大票仓将毫无悬念。”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尹力在3月7日小组发言时表示,我国正处于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除了做大市场,还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像装修餐厅一样,除了水晶吊灯、桌子餐具,关键还要看吃什么。”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施行,对建设电影院、增加银幕数等给予了土地和税收的扶植。来自非传统电影界的资金介入,每天28块银幕的增长速度令人瞠目。随着2018年电影大幕徐徐拉开,《芳华》《无问西东》《红海行动》等不同类型的国产影片接连受到追捧。刚刚过去的2月,票房以101.4亿元刷新月度纪录。
“电影整体的生产是从源起到终端,源起指创作、制作,终端是院线、影院、票房、营销。目前,我国电影创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尹力认为,这是对电影人的要求,也是对电影主管部门、文化主管部门能否在新时代开阔思路、拓展题材来彰显文化表现力的考验。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透露,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预计超过6万块,年产影片约800部,年票房预计达到700亿元。
随着政策不断放开,越来越多海外电影在中国上映时间差缩小,甚至实现了同步上映。与此同时,海外投资人也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分享到更多的“蛋糕”。如此形势下,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做好准备了吗?尹力始终心怀忧虑。他反复呼吁在法律层面健全电影制度,让创作、制作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对后续影视人才,特别是导演人才的培养。
“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培养好自己的导演,提升电影质量要从培养青年导演梯队抓起。”尹力提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已连续3年发起“青葱计划”,旨在挖掘有潜力的青年导演,扶持优秀的电影项目,并为其搭建优质业内资源平台,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后备力量。迄今,已有近千名青年导演和近百位影视界同行参与其中。
“从2035年到2050年,更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将用他们的才智让中国的电影异彩纷呈,不光是电影大国,还是电影强国;不光吸引中国的观众走进影院被感动、被震撼、被征服,还要走出国门,让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加速中国电影工业的现代化进程,让中国电影大国与先进的工业和技术能力相匹配,真正以实力发展成为电影强国。尹力的这一观点,成为很多代表委员的共识。
据了解,2018年是电影创作质量加强年,相关部门将着力提升电影创作质量,推出更多反映现实主义精神、具有艺术思考和人文情怀的精品力作,满足观众新期待。
“过了50年、100年,后人通过影像了解今天这个时代,感到不遗憾、不缺席、不无语,这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希望之光。”尹力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的“蓝海”等待开拓。培养更多的观众、培育更大的市场,都是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