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2018全国两会原创 >> 正文

经济界委员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算大账”:一块小芯片 期待大未来

发稿时间:2018-03-06 18:2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6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崔吕萍)“对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我认为6.9%的经济增速远超预期。同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经济工作的部署也相当精准。而从本职工作来说,要加快制造强国战略,就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进口量最大的不是原油,而是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而这又恰恰是网络时代的硬件基础。我国在这方面的产能还有较大差距。”3月5日下午,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晓武说,他既感到使命光荣,更觉得任务艰巨。

  在芮晓武看来,集成电路是制造业转型任务的重中之重,将其作为核心发展内容来部署工作是对的,但关键是如何将发展落到实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差钱”。

  “建一条集成电路的生产线就需要几十亿度电,而电费每多1毛钱,就意味着这条生产线的成本多了几亿元。同样,发展大数据产业也很费电,电费占到全部成本50%以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我认为这是非常明确的思路。”芮晓武表示。

  他还反映,集成电路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额度大得像个天文数字”,依旧需要金融助力。

  “对于集成电路业的资金来源问题,我们一直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拿起了话筒。在他看来,国家开发银行一直在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等方式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开始,我们对全国智能制造业进行了调研,感觉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产业的发展很需要资金扶持,我们也给予了帮助。但我个人认为,只给贷款还不够,应当通过投资做大产业基金。”谈到未来对这一产业的支持,郑之杰列出了工作时刻表:“现在看来,集成电路是资本、知识高投入的产业,要持续五到十年的投入,我们将持续助力其发展。”

责任编辑:邹畅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