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颖春委员:通过智慧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

发稿时间:2025-03-07 16:14:00 作者: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应对变局谋发展,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作为一名扎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一线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三中学副校长贺颖春的建议不仅关注教育公平,也关注如何通过人工智能为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今年,我最关注的是数字智慧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应用与发展。”贺颖春委员说。

  贺颖春对数字教育并不陌生。她所在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腹地,因地理偏远、资源匮乏,成为教育发展的“洼地”。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贺颖春和她的同事们通过智慧教育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创新之路。

  2016年,肃南县迈出了智慧教育的第一步——引入成都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直、录播教学的方式,将千里之外的优质课程同步到当地课堂。这一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更让西部的孩子有机会与优质教育地区的学子“同上一堂课”。

  “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种模式能不能行得通,但我们都明白,如果不尝试,孩子们就永远没有机会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贺颖春回忆道。

  从2016年开始实验,到2019年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再到2024年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肃南县的教育成绩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

  “最直观的变化是高考成绩的提升,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贺颖春说。

  在她看来,智慧教育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塑了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与成都七中的同步教学,肃南县的老师们得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们引入的教学资源非常好,教学理念和方法对老师们启发很大。”贺颖春举例说,为了更好地适应成都七中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不仅增加了课时,还增加了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时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在外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撬动和引领下,肃南县的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因为他们需要根据本地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贺颖春感慨道,正是这种努力,让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然而,智慧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基层一线教育如何面对成了重要课题,这在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新技术的出现对教育的冲击非常大,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若不能有效应对,这种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贺颖春指出,尽管西部地区在智慧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西部地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投入,通过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等方式,探索西部民族地区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贺颖春说。

  她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系统指导和评估,以确保智慧教育的健康发展。

  “智慧教育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而要根据本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贺颖春说。

  在贺颖春看来,智慧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智慧教育,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她呼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

  “智慧教育若得到有效应用,不仅能够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还可能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贺颖春说。

  “我相信,通过智慧教育的深度赋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她表示,将继续关注智慧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应用和发展,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白珂嘉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