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左右的预期目标蕴含着“民生为大”

发稿时间:2025-03-05 19:26:00 作者: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也如期公布。

  开幕会结束后,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真提气!”

  更“提气”的还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关乎民生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明确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还明确了2025年政府十大重点任务。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解读报告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注重高质量、抓改革、惠民生、强信心,可以说是一个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是一个深化改革的报告,是一个“民生为大”的报告,是一个鼓舞士气的报告。

  “经济增速关乎民生福祉最根本的基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得让老百姓口袋里有东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今年,经济增速目标以及实施怎样的政策来实现目标是他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他看来,今年,我国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置为5%左右,既考虑了中国发展经济行稳致远,又考虑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2024年,中国经济站上了“新台阶”,今年,中国经济将在“新台阶”上更进一步,这也将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稳基础。

  挑战又一个了不起的“5%”

  202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0%,经济总量首次站上130万亿元“新台阶”。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情况下,能够实现5%的经济增长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如此评价2024年中国经济的表现。

  今年,中国将挑战又一个了不起的“5%”。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中国仍将经济预期增速设置在5%左右,这个“含金量”有多高不言而喻,这也超出了一些国际机构的预测。2025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增长约1.34万亿元,如果完成这个目标,全年经济增量将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群慧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速目标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经济增长潜能,二是解决就业、化解风险等,三是计长远,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打牢基础。

  5%左右的经济增速背后是1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保障。韩保江谈到,经济增速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他分析,我国的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约250万个就业机会。2025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速设置在5%左右,是解决就业这个眼前最急需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经济增速目标对于稳预期具有重要作用。韩保江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也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速上。

  2024年,中国经济5%的增长水平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放眼全球,我国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2025年预期经济增速目标既关乎中国老百姓的信心,拉动投资消费的信心,也关乎着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期待。

  为中国经济发展装上自己的“发动机”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经济运行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挑战,中国经济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砥砺前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了“答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需要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也在期待,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深化改革带来更多获得感。

  韩保江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国经济基本盘没有变。面对冲击,中国需要通过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培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供给侧到需求侧,为中国经济发展装上自己的“发动机”,是中国经济能不能长期行稳致远的关键。

  “更重要的还是扩大内需。”韩保江关注到,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出现了一批让全球眼前一亮的创新产品,例如中国研发的机器人加速“出海”;AI大模型Deep Seek在全球掀起热潮;《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热映,成为首部票房超20亿美元的亚洲电影……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文化产业,供给侧的中国经济增长点呈多点齐发的良好态势。他谈到,要顺应这个趋势,将支撑供给侧增长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韩保江还建议,政府要千方百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创新,为创业兴业行动提供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创造更稳定的政策环境,稳住预期,“预期越稳,信心就越强,发展的积极性就越高。”

  “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黄群慧也谈到,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也关注到,这几年,高技术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年比一年高,恰恰反映出中国的动能正在转换。他也建议,营造有利于集聚全球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湖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程伟关注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加速发展,正在全面推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治理体系重构。下一步,中国移动湖南公司将会以“新基建”固本,筑牢数字经济底座,为生活、生产、社会治理领域的数智化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格局没有变,中国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没有变,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没有变,他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最近这一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推动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从政策上对民营企业越来越有利。”刘永好表示,民营企业要用新质生产力来武装自己,加快创新升级。

  沈丹阳表示,从中国发展实践和各国经验看,能不能实现发展目标,一看发展态势,二看能力条件,三看支撑政策。“综合这几方面因素,我们对实现今年这样一个增长目标是充满信心的。”

责任编辑:白珂嘉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