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团最年轻全国人大代表带着村民“热梗”上两会

发稿时间:2025-03-04 17:26:00 作者:陈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四川团最年轻全国人大代表带着村民“热梗”上两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

  “相比之前带的三张照片,短视频能够更好地展现阿布洛哈村的变化,村民们也想用这些‘热梗’把村庄的美传播出去。”3月3日下午,来自大凉山的全国人大代表吉列子日带着一条短视频和一张关于乡村振兴的规划图来到北京,开启新一年的履职工作。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吉列子日在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展示了阿布洛哈村今夕对比的3张照片,并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吉列子日在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展示了阿布洛哈村今夕对比的3张照片,并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今年他带来的是视频,“热梗”是四川省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村民们对家乡的赞美——“现实版的‘桃花源’”“小众宝藏地”“大自然的‘封神’之作”......这些出圈的网络热词被视频记录下来,反映了近年来,这个小乡村的巨变。

  1995年出生的吉列子日,是阿布洛哈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原本在外地工作,2017年返回村庄,并于次年当选为村支书,可以说经历了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

  阿布洛哈村正如它彝语中的意思,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作为脱贫攻坚期间“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这个临崖的村子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72%。2020年6月,一条刚修好的沥青路,让这里成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也将这个沉寂在大山里的村子带进了发展快车道。

  “政府给我们修好了路,那我们就必须要发展自己的产业。”由于土地贫瘠、灌溉水源不足,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世世代代以抗旱能力强的玉米为主要农产品。2020年,吉列子日提出在村里种植脐橙,“没干过,不敢干”,不少村民拒绝了他的建议,他带着村干部流转了50亩土地,开始了“从0到1”的初尝试。

  之后,橙子连年挂果,收入也不断增加。“2到3棵脐橙树就能顶1亩玉米地的收入。”村民们看到了收益,在吉列子日提出要扩大脐橙种植规模时,便踊跃加入。

  如今,在阿布洛哈村,脐橙取代玉米,成为田间地头的主角。350亩优质脐橙形成了脐橙园区,吉列子日算过一笔账,“2025年,如果脐橙如期成熟,就能为村里带来30万元至50万元的收入。

  2024年,阿布洛哈村又迎来了不少收获:除了脐橙,芒果、芭蕉、白魔芋、青花椒等特色作物,也为村民带来了不少收入;布谷鸟民宿正式营业,每天可以接待50-60名游客,村民拿到了民宿的第一笔分红;村里采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养殖了600多只黑山羊和80头牛,村民们的收入渠道更加多元;星空基地的主体平台和框架都已完成,只需稍加完善,不久之后就能对外营业。

  从2018年的5000元,到2024年的14600元,阿布洛哈村的年人均收入在6年时间内增长近两倍。对未来的发展,吉列子日满怀信心,但他坦言自己也有过担忧,“我们边远地区的村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不优不强,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过渡期之后怎么办?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让吉列子日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

  吉列子日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一面要确保村民不能返贫,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面是要积极引领和继续推进乡村振兴。

  去年一年时间里,吉列子日频繁前往周边县城和村庄考察和调研,今年,他提出关于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建议。“一是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民族文化等产业的发展。二是支持民族地区完善特色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此外,他还期望国家能够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商人才培养,继续推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白珂嘉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