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1周时限变2小时反馈,任务下派“层层提速”不可取

发稿时间:2024-09-25 05:51:00 作者:宋东泽 来源: 人民日报

  在实际工作中,有种不好的现象:个别地方为了体现重视程度,随意加任务、提指标、缩时限,在指标任务下派中搞“层层提速”,一级一个时间期限。一开始给一周时间,传达时被压缩为3天,到基层甚至要求上午部署、下班前就要报材料。

  比如,个别单位在要求基层单位报送材料时脱离实际,“文山”问题花样翻新:一天下发7份征求意见函,并要求基层单位当日反馈,甚至出现要求2小时内反馈的情况,不给基层单位预留足够时间去研究和讨论,增加了基层负担,也影响工作完成质量。

  很多工作如果按照最初时间设定,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倘若“层层提速”,到了基层,时间就变得紧迫,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可能会事与愿违。“层层提速”违背客观实际,不符合工作需要,看似加速冲刺,实则急躁冒进。

  仔细想来,“层层提速”背后,有思维方式的问题,也有工作方法的问题,但本质上是作风问题、政绩观问题。看似一级更比一级严格,实则在给自己预留空间,将“压力层层传导”异化为“压力层层加码”。把方便留给自己,把麻烦留给基层,是典型的不担当、乱作为。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强调要化繁为简,不搞“繁琐哲学”,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的关键所在,不能为“层层提速”之类的形式主义所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十分辛苦,更加需要温暖和关爱。部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理解基层难处、注重基层感受,换位思考衡量基层推进难度和承受能力。安排工作时留有余地,下达任务前考虑可能,把时间设置得更合理,考核指标定得更科学,压实责任链条的同时,强化效果导向,广大基层干部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摘编自《辽宁日报》,原题为《“层层提速”则不达》)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