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毓灵代表 :新时代以来 殷墟考古取得多项重要发现

发稿时间:2024-03-05 09:43:00 作者:李超 耿学清 刘尚君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耿学清 刘尚君 马宇平)今天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站副站长何毓灵介绍,新时代以来,殷墟考古取得多项重要发现。

  提到殷墟,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甲骨文的故乡、汉字的发源地。何毓灵指出,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文字,是我们当下中华儿女共同的血脉,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维系。

  何毓灵深情回忆,25年的坚守缘于他刚参加工作一年的一次考古发掘。2000年年底,在前辈的带领之下,何毓灵等人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和大雪,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高等级贵族墓。在这里,考古团队发现了目前为止唯一一个牛形青铜容器。

  但是考古不是挖宝,他们田野挖掘结束不久,又组建了一支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有人骨、动物、植物、冶金、文保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经过十年多的努力,揭示了3000多年前一个不为人知的谜团。

  青铜器铭文表明,这个墓主是亚长。科技检测表明亚长是男的,年龄35岁左右,身高大约1米7,随葬的7件象征着君权的铜钺,大量的兵器,表明他生前可能是个军事家。考古团队在亚长的骨骼上检测出大量的砍砸伤,表明他曾英勇作战。

  “考古学家像侦探一样揭示古人的谜团,这深深地吸引了我,也让我坚守下去。”何毓灵说。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近百年几代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揭示了东亚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样貌。新时代以来,何毓灵和同事们取得了多项重要的考古发现。比如,他们发现了数辆马车可以并行的宽阔大道,在宫殿宗庙区里发现了风光秀丽的大型池院,还发现了界定王陵神圣之地的界沟,甚至发现了可以铸造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等青铜器的作坊,这些发现和研究都把殷墟的发现和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何毓灵说,就在8天前,大气磅礴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放了。该博物馆用2.2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展出了近4000件文物,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系统展现了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样貌。在策展之初,何毓灵提出要建立一个亚长墓的专题厅,用577件文物来透物见人,把亚长的故事讲给人们听,欢迎大家赴一场与商文明的千年之约。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