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我叫刘永生,今年64岁,我的家乡在秦岭脚下、黄河岸边。”8月18日上午,村医刘永生操着浓重的陕西口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厅介绍着自己。刘永生是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的村医。1976年,他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这一干就是47年。“在村子里,我边看病、边学习、边琢磨,不管是中医的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手法复位,还是西医的导尿、接生、洗胃,乡亲们需要的,我都学习。”
改革开放后,刘永生曾一度想离开村子,“但是当我想起我给看好病的那些患者,他们在弥留之际,不喊自己的儿女,却喊着我的名字。还有的人说‘儿子在电话里,永生在我身边’。”他就又留在了村子里。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为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国医疗队精神,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和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8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刘永生等“最美医生”代表与记者见面交流。
参加见面会的还有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最美医生”李俊升。2007年以来,李俊升先后6次在我国政府援助卢旺达的马萨卡医院和基本戈医院工作了近10年。他说:“我和队友们扎根非洲,克服工作条件艰苦,气候环境、饮食等不适应,出门诊、查房、值守24小时急诊、开展高难度手术、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
记者见面交流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摄
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鼓励队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在当地医院面对实际困难,李俊升等医疗队员救治病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们用自制腹带保护术后患者的腹部、为骨折患者自制牵引架,有时候没有加压输液器,他们就用自己的双手去加压输液。
在马萨卡医院,李俊升曾接诊过当地一位18岁的小伙子,他是一名孤儿,后腹膜长了一个肿瘤。由于瘤体非常靠近下腔静脉,当地医院拒绝给他做手术。他听说马萨卡医院有中国医疗队,就来求助,李俊升正是接诊医生。“患者这么年轻,如果现在不手术,他将来没有出路;如果手术了,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能正常,我们觉得这个风险值得担。”
经过中国医疗队团队的精心准备,历经3个半小时,患者的瘤体被顺利地和下腔静脉分离,最终手术成功。小伙子出院的时候,在中国医生手上用卢语写了一行字,当地医院的护士说,意思是:“非常感谢你们,中国医生,是你们给了我生的希望。”
“最美医生”见证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这几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援外医疗工作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随着我国援助非洲医院和医疗点数量的不断增加,前来就诊的当地患者越来越多。以李俊升所在的卢旺达基本戈医院来说,以前,每年就诊的患者有一两万,现在能达到三四万。援助医疗设备的不断升级,也大大方便了医生们在受援医院的工作。以前血液科只能做血、尿、便常规检测、疟原虫涂片检查等,现在可以进行血液生化、激素水平测定、疟原虫免疫反应测定等,原来的黑白超声也换成了彩色超声。
这些年,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不断加大。原来,刘永生的村卫生室比较简陋,现在已是“五室分离”的标准化卫生室,可以做化验、制氧、心电图。“过去我给病人复诊,天晴一街土,下雨满街泥,一个药箱一把伞,一方铺盖路上盖。现在是道路平,路灯明,卫生室门前停有120,如果有人把疾病发,十分钟后到他家。”
来自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康敏也入选了今年的“最美医生”。参加工作18年,康敏一直从事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也曾亲历了登革热、甲流、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和新冠病毒感染等各类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
康敏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2009年,甲流流行时,广东省内市一级疾控中心才刚刚具备了PCR的核酸检测能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不仅能够快速开展多病原学的检测,还能对病原体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同源性的分析,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使命感是他们坚持的动力
在记者见面会上,医生们还谈到了自己从医的初心。
刘永生两岁的时候,右腿意外骨折,他家里很穷,没有钱看病,母亲十分着急,放声大哭。“村支部知道后,动员了村上的党员干部,你一块、他八毛,给我家捐了20块钱,及时治好了我的病,才没让我落下残疾。”刘永生说,母亲常常念叨:“娃呀,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个医生,要让没钱的人都能看得起病,一辈子不要忘了乡亲们给咱的帮助。”
后来,刘永生有机会学医,并成为一名医生。当时,他就认准了这个职业,要把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当作一生的事业。为了让乡亲们在最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刘永生就住在村卫生室,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只要我身体还干得动,这个习惯我就一直坚持下去,继续做好乡亲们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面对那么多需要治疗的病人,必须要有一颗仁爱的心,才能做好。”李俊升说,在卢旺达的医院,有的患者需要手术,但一检查发现合并HIV(艾滋病)感染,有的病情很严重的患者却没钱住院,但是如果他们得不到不治疗就会落下残疾。面对这些问题,李俊升和医疗队员们总是主动捐钱、捐物,积极救助当地患者。
“对于我这个‘老兵’来讲,能用自己所学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同时也能为祖国援外医疗做点事,挺有意义。”李俊升说。有时候他甚至在想,这样可能挽救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所以自己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
与医院里的医生不同,康敏所从事的公共卫生事业关注的是群体健康问题,这些公共卫生的处方实际上具有社会公平属性,人人都能享有。
康敏举例说,手足口病在婴幼儿中是非常常见的肠道传染病,而且容易在幼儿园暴发。洗手是非常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手段。专家经常说的洗手要20秒,小朋友们其实不太明白。对此,入园宣传的基层疾控工作者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告诉小朋友,你一边洗手一边唱歌,唱生日快乐歌,两遍就够了。”康敏说,通过一系列措施,进幼儿园就洗手得到普及,这样极大地减少了手足口病在幼儿园暴发的风险,同时患儿重症、死亡的风险也大大减少了。
已经干了近50年的刘永生说:“现在我慢慢老了,为了能让村上的人继续在卫生室看病,我儿子毕业以后,也成了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我孙女上大学也学了医学专业,我要把治病救人这个事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