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米博华:强化网上价值观引领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发稿时间:2022-08-08 17:11:00 来源: 中国网信杂志

  价值观无象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判断和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面对社会生活时持有的态度和行动。

  互联网是汇聚思想、文化以及经济社会信息的超级平台。每条新闻和信息无不渗透着价值判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的面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涉及全社会价值导向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系统阐释,并提出行动方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关乎人民幸福,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必须始终抓好的国家战略。

  强基固本建好基础工程

  如何看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人都躲不开、绕不过的现实问题,作出判断和选择的依据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作为最基本的尺度,影响着人生态度和对世界的认知,决定着人的行动。对错、是非、荣辱、福祸、成败、优劣、善恶……皆系于此。没有一种行动不包含着价值选择,没有一种选择不受价值观影响。

  在诸多影响价值观的因素中,互联网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非比寻常。网络聚合了先进的技术和媒体传播优势,提供了可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海量信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反映出思想、思潮的交汇、交流和交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

  从卡通动画到商业大片,从电视广告到街头时尚,从音乐作品到美术展览,均包含着价值含意和价值引领,特别是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较量,常常以社交、娱乐甚至服务的形式出现,悄无声息地改变或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今,青少年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相伴而长,对他们而言,互联网已成为像空气、阳光、食品一样的生活必需品。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教育家说过,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固然不易,但要毁掉一个孩子却十分简单,只要教之以错误的价值观就足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其人生轨迹。

  价值观诚然与一个人的性格、秉性、习惯存在一定关联,但从根本上说,它建立于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错误的价值尺度有可能导致认知上的偏差。中国早期的哲学思想中就提出过“义利之辩”。《孟子·告子上》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贵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争论,本质上它是一个社会价值观问题。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在义和利发生冲突的时候,以义为先、以义为上,是社会文明进步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一个健全的人必然思考要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明事理、知荣辱、走正路是基本要求,如若不然,就像系错了第一颗扣子,必然衣冠不整、错漏百出。

  中国古代已拥有相对完整的价值观体系,贯通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指导着治国理政、社会关系和人生道德,直至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和基础来自中国古代文化,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道必答题。我们反复强调“三观”是强基固本之所在,于社会和个人而言,意义正在于应约束人性消极的一面,倡导和激发积极的一面。

  2021年11月24日至25日,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论坛以“发展与秩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为主题,旨在推动网络媒体积极投身网络内容建设火热实践,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头脑清醒保持高度警惕

  在互联网的传播力与社会舆论多样化叠加的背景下,网络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凡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切问题,无论大小,在网络上都容易引发讨论甚至争论冲突。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持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有比较与鉴别才有进步和发展。但不论持有怎样的观点和看法,最终还是要辨是非、立主导。我们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有“真善美”的存在,那就一定要对“假恶丑”的本质有明确认知。

  在悠久历史文化的淘洗下,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全社会所共同认可的明确的价值观,即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中华文化传统相适应相承接的价值观。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观,“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观,“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先人后己”的道德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求同存异”的认识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修己安人”的内省观……尽管构成价值观的因素十分复杂,哲学、历史、文化、宗教、民族都在其中有所体现,但不影响它浸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万流归宗,其本质是拥有共同的价值坐标。

  近年来,美西方构筑所谓“民主国家联盟”,推行“价值观外交”,加快实施遏制中国的战略。遏制战略并非始于今日,因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今的意识形态领域较量更加激烈。

  194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发表了一篇阐述其价值观塑造的演讲,其主要观点是:第一,“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第二,“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第三,“我们将不知不觉地,但积极地、经常地促进他们的官员恣意妄为,而诚信和正派将被人耻笑,变成人人所不齿的不合时宜的东西”。

  虽然这篇演讲发表距今已几十年,国际形势也已发生深刻变化,但价值观博弈的严峻挑战依然存在,美西方通过价值观对我渗透和颠覆的企图从未改变。互联网时代,更是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把经过包装的文化产品、加以变形的新闻报道和装腔作势的学术话语通过互联网更加便捷地渗透进多种产品和服务中。

  从近两年的网上舆情事件来看,价值观较量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在议题设置上,宣扬“西式民主”,污蔑中国是威权国家,应引进“三权分立”的西方制度,真实意图是攻击中国政治制度;宣扬“新自由主义”,鼓吹市场化、私有化,重点打击中国国有经济,企图摧毁国家经济命脉;宣扬“普世价值”,用所谓民主、自由等话术,企图占据道义制高点,搞乱人们的思想;宣扬公民社会理念,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有意对立起来,挑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宣扬西方“新闻自由”,用所谓公正、客观,掩盖其仇华反共本质,把新闻报道变成“颜色革命”利器。

  在传播方式上,一方面,利用新闻报道的强势传播,歪曲事实、造谣污蔑,以莫须有的罪名和似是而非的观点,扰乱人们的判断,“把人们的脑子搞乱”,在涉台、涉港、涉藏、涉疆等问题上,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开展网上攻击,企图破坏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另一方面,以文化“软实力”从细小处渗透,利用包括电影、书籍、展览、讲座、学术研讨、专业会议等渠道贩卖“文化毒品”,特别是在海外招募一些仇华帮手混迹于互联网,打着生活化“软文”的幌子行价值观诱导之实。

  有研究者发现,美西方所谓“价值观外交”实际是对“威胁”美国霸主地位的国家进行围堵、围剿,最终将其搞垮。一些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美西方之所以紧紧抓住价值观不放,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要实现某种政治企图必先从意识形态入手,通过“正当性、道义性、合法性”装饰,“不知不觉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对此,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2020年12月19日,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浙江创意园举办的“瓯韵新生·非遗传承”文创市集活动中,网络名人发挥网上价值观引领作用,开展中国文化网上宣传,在直播中向网友介绍竹丝镶嵌非遗手工技艺。

  价值观引领一刻都不能放松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必须把价值观引领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主战场,应主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第一,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一些人认为,价值观问题十分复杂,属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无碍大局,不必较真。事实是舆论热议话题多半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常有敌对势力参与。比如,电影《战狼》深受老百姓喜爱,却遭人恶意讽刺、抹黑。人们诚然可以对文艺作品持不同看法,但要认清各种声音反映出的价值取向,对那些错误价值倾向,不能听之任之,要正本清源、正面引导。

  第二,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些人认为,价值观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顺其自然最好。其实恰好相反,正如人的成长都需要接受教育一样,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同样是教育的结果。因此,绝不能放松网上舆论生态建设。比如,庆祝建党百年之际,网上推出一系列专题报道和文艺作品,使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进一步升华了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史和革命先辈的认识,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成效显著。

  第三,要鼓励和支持勇敢担当的网络主力军和优秀人才。近年来,网上出现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名人”,在价值观引领方面发挥着扶正祛邪的作用。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同时有计划地培育青年人才,更加精准、专业、持续地开展网上宣传。

  主流价值观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过程,开展好这项工作需要久久为功的韧性和耐心,从具体事情抓起,一刻也不能放松,长此以往才能积水成渊、积土成山,落地见效。

  作者: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重要论述研究》阶段性成果(18JZD004)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2022年第4期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