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与成思危先生的“笔墨关系”(纪念成思危)

发稿时间:2015-07-13 18:11:00 来源: 恒廷商管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免费高参,恒廷商管。关注“恒廷商管”微信,让自己成为一个商业达人。

  商业研究院【财经周一】

  成思危先生去世,享年八十岁。他是我敬重的经济学家,也是位有个性、力求说真话的中国领导人。我和他相识,因于他与FT之间的一场笔墨官司,且与敏感的中国股市有关。

  那是2007年1月31日,FT中文网在头条位置刊载《成思危: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一文。报道说,时任中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成思危表示,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投资者面临非理性投资行为的风险。消息发表当天,中国股市反应强烈,上证综合指数大跌140多点,近2%。市场波动如此剧烈,几乎酿成一个事件。

  一周后,成思危先生在中国央行辖下的“金融时报”对中国股市“泡沫论”公开回应。他说:“政府作为监管者不应对股市的涨跌负责,而应当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保障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个健康的、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资本市场,而不是一个过度投机、脱离上市公司质量的资本市场。” 事隔八年,中国刚从一场历史上罕见的股市震荡中惊醒。重温他的这番话,仿佛评论的就是当下股市疯狂以及慌乱惶恐中跌破的市场规则。

  但是,他在文中批评FT误读了他的本意。他说,他在迪拜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就中国股市接受了FT采访。在英文报道中,记者将他说的“would” 误写成了“will”,而FT中文网的中译文又未将“end up”二字译出,未能准确表达他的观点。

  2007年,FT中文网仍在初创期。作为总编辑,这是我头一回受理中国高层领导人对报道细节的公开质疑。在对报道全过程作了详细核实后,我的结论是:FT的报道忠实地表达了他的立场。有关“end up”,FT的中译版本明确提到了“最终”二字。此外,虽然“will” 和“would” 两个语态的精确用法可以商榷,但在引文的语境中,并没有导致根本的歧义。“中国股市正在出现泡沫” ,正是他的主要观点。

  当上海“第一财经日报”向我询问对此事的回应时,我略有犹豫,怕激化事态。我深知中国高层官员在外公开发声,受限颇多,秉实直言,难免给自己添麻烦。但在慎重考虑后,出于对FT声誉和团队专业自尊的保护,我还是说服自己,公开答复他的批评。此外,还有两个原因:他的父亲成舍我,是民国时期一位知名的独立报人。家学熏陶,他年轻时曾有志子承父业,投身新闻业。这使他更能体察新闻人的担当与艰难;他虽身居高位,从行文为人看,他骨子里仍是个秉直包容的知识份子,他会理解我公开澄清的做法。我在回应中确认FT的报道与翻译是准确的,感谢他的商榷,并邀约他为FT与FT中文网撰稿。

  在之后的多年里,我与他经常在各种经济论坛上邂逅、见面。他常常朗朗一笑,调侃一句 “不打不相识”,认真回答我的各种问题,并答应为FT撰稿。他高大健硕,说话中气十足。他的演讲少有官腔八股,言之有据,观点鲜明,不故作平衡状,不哗众取宠,颇有国际范。每次见到他,你会有个感觉,一个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正努力挣脱官场缛节的束缚,做一个思想的自由人。

  几个月前,一位友人送我一本他的新书 “金融国策论”,由成思危先生作序。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人把国际金融活动比成你死我活的战争,甚至拿“共济会”这种无稽的传言来吓唬一般的老百姓,这并不是真正的在对抗“阴谋论”,而是在利用“阴谋论”来阻碍改革。 ” 可惜,在中国体制內,像他这样明事有气节的学者、官员、民主党派人士太过稀缺。

  经济学家马光远是成思危的学生。他在微博中写道:“先生15岁背叛家庭,从香港回到大陆,文革中烧了10年锅炉,文革后去美国进修,学成后再次违背父愿回到中国,他对中国一直充满信心。” 中国有仁人志士的说法。成思危是真正的爱国者。

  文章来源:中文网

责任编辑:吴章勇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