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 >>  正文

人民日报:在文艺中激荡红色血脉

发稿时间:2018-07-03 08: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艺术化再现了红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直观而具体地展现了信仰的光芒”“个人命运与历史潮流相互激荡,释放出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日前,作为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节目之一,江西省安远县主创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采茶戏歌舞剧《杜鹃哩咯红》在北京上演。舞台艺术与红色故事的有机结合,在激起共鸣的同时,也让观众在心灵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革命传统是珍贵无比的精神富矿。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革命初期,“藏山穴二十余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映照着共产党人甘愿为之献身的不变信仰;长征路上,“半截皮带”见证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抗日战场上,抗日英雄赵一曼傲然不屈的身影,折射着中国人民“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家国情怀……时代或许有异,挑战或许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坚定的志向,却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值得我们不断回望。

  有人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传承红色基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传承,同样不容忽视。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缺少生与死的磨练,再加上思想文化多元多样,有的人或许会对当时的抉择和信念缺乏足够的认知。怎样深入挖掘红色传统,生动展示红色基因,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力量,这恐怕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个好的故事,既是一扇窗户,让人了解那段历史,也是一粒种子,让人在内心激发认同。很多人都知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但却不一定知道,南昌起义之后不久,队伍还在赣南地区进行了三次整顿,即天心整军、大余整编和上堡整训。为了提高队伍觉悟,天心整军时,朱德身先士卒,一口气为三户农民挑了十五担水。正是经过这几次整顿,红军不仅保留下了革命火种,还增强了队伍的组织纪律性。讲述这样的故事,既让人有新鲜感,也能直观呈现我们党探索与奋斗的历程,给人以心灵震撼。深度挖掘红色故事,正是《杜鹃哩咯红》能赢得观众高分贝掌声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一个时代,英雄人物生动体现着价值观。但英雄绝不仅仅只是载入史册的英雄人物,那些推动历史车轮前行、为革命理想献身的“小人物”,或许并未在青史上留名,但同样值得我们铭记。从这个角度看,《杜鹃哩咯红》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还在于如何将个体的“小故事”与历史的“大故事”相连。于看似平常的生活情境中,拉近历史与观众的距离,击中不同人的内心,就能让观众在具体而微的人物故事里,感知风云激荡的时代脉搏,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位诗人写道,当我们回顾故乡、叩问初心、追述生命的起点时,我们的内心往往和大海一样,“在它的深处,蕴藏着许多明珠”。以更加多元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红色故事,在更多文艺作品中,激活红色血脉,这可能是让更多人发现“明珠”、传承精神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原标题:在文艺中激荡红色血脉
责任编辑:海竹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