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下乡入户的清华水利人:使美丽河山走入农民心中的梦

发稿时间:2016-10-21 08:3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正穹 朱戈奇 张静

  编者按: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面对这样的时代机遇,青年一代如何做?“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说道。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紧跟时代,在砥砺中前行。从即日起,中国青年网将持续推出2016年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系列报道,集中展示青年高校学子在实践活动中见证时代进步,实现自我成长的风采。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 李正穹 通讯员 朱戈奇 张静)河山入梦,一梦二三年;基层在心,知行未断绝。近几年来,我国的极端天气情况明显增多,给农田水利带来极大隐患。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缺位,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严重,灌溉问题也成为农民的一块心病。于是这样一批关注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清华水利学子,决定在今年夏天奔赴基层调研农业灌溉管理的问题。这其中,就有一直努力追求做一个“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的刘中祥。

  从内蒙古河套灌区到石津灌区,从四川都江堰灌区到湖北宜都市,刘中祥将自己对于农民的关怀和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落实在行动中,把水利专业知识与农民灌溉水利的问题结合在实践中,他追寻着自己的河山之梦,投身基层,践行着“蹲下身子才能看到蚂蚁”的信念,希冀着让美丽的河山走入农民心中的梦。

  图为刘中祥河套灌区调研

  起点:潜下心来才能找到方向

  刘中祥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从小就可以听到乡亲们对浇地难问题的抱怨,父亲有时也会在家中讨论水价,这样的独特经历种下了他进行农村实践调研的思想萌芽。同时,长期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支持更加坚定了他调查农村的想法。到农村去,实地调查农村水利灌溉的现状,看到问题做出改变,是刘中祥对国家号召、社会现状和自身想法的回应。

  万事开头难,在调研立项的开始阶段,刘中祥就在设计主题的过程中碰了壁。“农村水利灌溉”涉及的范围过大,为了深化调研主题,他请教了很多关于农村水利研究相关的老师,那段时间,水利系、公管学院、社科学院的老师们一看见他就乐了:“哦!水利系的刘中祥!”

  经过反复研究和咨询,刘中祥最终决定从灌溉管理体制方面入手进行调研。他认为,一方面灌溉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推动水利问题和水价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中。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刘中祥和他的团队发起了“河山入梦”的调研项目,并致力于将其做成一个长期性的、学术性的调研项目。基于灌区管理、农业生产等各方面考究,他选择了河套灌区作为自己首先的调研地,那里有更集中的灌溉体系和农业生产,正是调研所需。之后河北四川都留下了他调研的足迹。

  “我想要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自己的努力。”对农民有着深深感情的刘中祥抱着这样的想法,筑梦两年。

  中程:深入基层才能看见真实

  两年来,刘中祥的足迹从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到四川的都江堰灌区,其调研内容包括南北方参与式管理体制的对比,缺水地区和丰水地区水权模式的对比,地下水灌区和引黄灌区水价制度的对比……在不断实践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刘中祥形成了自己的实践理念:“蹲下身子才能看到蚂蚁。”

  在一次调研过程中,通过与一位在农田里忙农活的阿姨沟通,刘中祥了解到:由于管理水利设施的工作人员的分配原因,致使开闸放水的时间不定,阿姨担心错过放水的时间而耽误农产,常常几天几夜在农田边守着。刘中祥发现,这正是与村干部在交流过程中所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围在桌子旁讨论一些官方的数据并不能给他的调研带来实质性进展。

责任编辑:董容语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