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李正穹 李延兵 实习记者 卢冠琼)“得知自己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后,我心情特别激动。今天我们受到了这项殊荣的肯定,内心充满动力和感动。”8月20日晚,刚刚走出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分组讨论会场的福建姑娘缪婧兴奋地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在天津大学完成大一学业后便转学至香港研习机械专业的缪婧,如今已是香港理工大学2012级的博士生,在香港求学期间发明的“环保家居”项目和“废弃塑料瓶螺旋切割”项目,让她获得了诸多奖项。
激动,感动,充满动力;创意,创造,创新无限。这正是今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年轻获奖者们共同的心声和共同的志向。如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让这些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科技少年相聚在北京,他们共怀“获得成果、造福世界”的美好愿望,畅聊科技创新路上的成长与得失,带着执着和毅力在实现“科技梦”的路上勇往直前。
科技青少年感念伟人邓小平:他的壮举改变我们的命运
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奖者唐旻(左二)、缪婧(右一)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 摄
“创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邓小平爷爷的遗愿,他重视国家的科技发展,对青少年的创新发展有深厚的期望,用自己的稿费建立了这个奖项。我记得97年,我还在上小学时,邓爷爷去世了,之后香港回归。虽然他没能看到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幕,但他的壮举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命运,让我们有机会到香港学习。今天我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项殊荣的肯定对于我们香港地区的大陆生而言意义非凡。”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的采访时,缪婧说道。
对于一代伟人的敬佩,同样还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学院解剖系10级博士生唐旻。从小在香港长大的她,经历了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巨大变化,她开始更多地了解邓小平的事迹。
“我特别佩服他,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经济家、改革家,他还如此重视下一代青年的发展,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自己终生的稿费捐献出来鼓励研究,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唐旻说。
从大一开始便涉及抗肝癌研究的唐旻,在多年实践中研发出了治疗肝癌的抗体,给医学界带来了福音。现在已经完成学业的她,准备继续留校,坚持做对肝癌治疗的研究。
“即使很辛苦,我也会一直坚持”。说这话时,唐旻的表情十分坚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