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时政 >> 正文

夯实新时代思政课的文化根基

发稿时间:2024-05-26 06:12:00 作者:代玉启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夯实新时代思政课的文化根基,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青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只有青年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革命文化的传承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中不断生成的。

  ——————————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思政课建设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力量根基”定位三种文化形态之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

  新时代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

  思政课兼具政治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双重特点。政治属性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政”。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突出“讲政治”的根本目标,努力让学生成为举社会主义旗帜、走社会主义道路、固社会主义政权的新时代先锋力量。文化属性是办好思政课的根基与源泉,思政课的生命力和鲜活度在于文化的赋能与滋养。文化属性让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高度重视文化在思政课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充分认识和挖掘思政课的文化属性,不断推动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政课建设注入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推动思政教育开新局谋新篇,使思政课鲜明的文化属性与文化韵味日益凸显。

  思政课是思想文化交流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讲出文化味儿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历史纵深感。通过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义,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学生以历史视角思考现实问题,更深刻地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讲出文化味儿能够增强思政课的文化感召力。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过讲述文化故事、展示文化成果、传播文化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文化作为精神纽带,还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新时代思政课文化根基的三个层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思政课固本铸魂的基础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方能有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与独特优势。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思政课激扬斗志的奋进力量。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期革命历程中锻造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蕴藏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基因密码,更标定“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方向路标。革命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中国革命铺就的红色底色。思政课要启智润心,更要激扬斗志。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牢记初心”的本意,不忘“所由出,知何往”,激励他们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支撑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为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民族文化和革命文化为基础,以国际文化为补充,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吸纳新元素,呈现出转化创新、和谐发展的发展样态。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及时跟进融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讲深讲透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政策、政绩和政务。

  夯实新时代思政课文化根基的着力点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文化素养。思政课教师应先学、先懂、先用,只有思政课教师首先具备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才能在思政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文化形态,将文化的韵味与力量传递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提升思政课教学设计的文化韵味。在理念融入方面,要将文化理念融入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将文化特性体现在思政课教学设计全链条,将文化特质释放到思政课教学实践全领域。在内容融入方面,应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方法融入方面,多用善用具有文化元素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安排学生进行文化项目式学习等。在气象融入方面,区别于旧有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思政课在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双向互动中得以呈现出新气象,构成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扩展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文化维度。通过设置专题教学、剖析典型案例、探究新问题以及多维对比分析等,可以有效扩展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文化维度。一是设置专题教学,围绕“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新的文化使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议题进行选题与准备,再通过理论框架构建、历史背景分析、现实应用讨论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起对专题内容的全面理解。二是剖析典型案例,选择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如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文学作品、社会现象等。通过案例剖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鉴赏能力。三是探究新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加速变化,新的文化问题渐次浮出水面,如网络文化、青年亚文化等社会文化形态。通过探究新的文化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升青年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四是多维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制度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同或相似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的差异性和共性,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在理性思辨中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夯实新时代思政课的文化根基,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青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只有青年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革命文化的传承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中不断生成的。不断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方能厚植增强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根基,将文化自信融入青年学子的精神气质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砥砺奋进的品格,让青年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中绽放青春风采。

  【作者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社会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研究”(23JDSZKZ05)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