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时政 >> 正文

与病毒赛跑,北京如何做到8天核酸取样超二百万人

发稿时间:2020-06-21 12:45:00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刘世昕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在与新冠病毒较量的过程中,一场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正在北京铺开。

  自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截至6月20日24时,北京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7例。据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的案例,有不少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是在核酸筛查中被及时锁定的,对管理传染源,阻止疫情进一步传播至关重要。

  6月20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6月13日以来,为迅速阻断疫情传播,北京市启动全面核酸检测,截至6月20日6时,已累计采样229.7万人。

  新发地批发市场所在的北京市丰台区,正密集对中高风险地区常住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截至6月19日中午12时,全区核酸检测采样已超过30万人。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53.6万人。这意味着,只用了8天时间,就完成了对1/10北京常住人口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这轮疫情发生之前,北京市核酸检测能力是每日9万人。激增的检测需求如何满足,如何有序实现涉疫人员应检尽检,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探访了北京多个核酸检测采样点,探访百万大筛查。

  6月17日,方庄体育公园,一名市民在进行核酸检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启动大数据排查,六类人群做到应检尽检

  新发地市场里的樱桃批发商杜娟,大概是北京6月11日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首批接受核酸检测的人员。

  6月13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暂时休市后,市场内人员按照要求实施闭环管理。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8000多名经营、采购和工作人员于6月13日全部进行了核酸检测,并转运至集中观察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杜鹃是新发地8000名场内人员之一。6月13日做核酸检测那天,她在市场等了整整一天,“排队排的腿都酸了”。等到晚上,她终于做完了核酸检测,“人真多。”她说。当晚,她和市场里的其他人员被转运至不同的宾馆接受医学集中观察。

  最有效的阻隔新冠病毒传播方法,就是尽快找到所有与新发地有关联已经感染新冠病毒、或可能感染病毒的人。北京市立即决定,将核酸检测范围扩大到新发地周边小区4.6万名居民,以及5月30日以来,去过新发地市场的人。

  6月17日,方庄体育公园,市民们在进行核酸检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新发地市场东边1.7公里处,银地家园的居民在6月14日凌晨接到了社区发来的核酸检测通知。该小区居民拍摄的一段视频显示,为了减少人员聚集,社区按照楼号安排了检测时间。这位居民在视频中说:“没有发现特别紧张的情况,大家的心态还是很好的。”

  北京东三环的盛福小关市场的水果商贩小齐多年来一直在新发地批发水果。由于他曾频繁出入新发地,他和妻子被安排做核酸检测。在盛福小关市场里,有一半的商贩和小齐一样,经常到新发地批发蔬菜、水果及肉类,他们都被市场安排去做了核酸检测,并暂停了买卖,进行居家隔离。

  “核酸检测比想象的好受一点。”小齐说,之前他听说做核酸检测特别难受,当被通知进行核酸检测时,他心里特别害怕,但没想到标本采集很快,“医生直接用棉签通过嘴巴在喉咙上取样,比我想象的简单。”

  更大范围的排查也在进行。北京市委组织部官微6月15日发布,北京市各区全面开展“敲门行动”,摸排与新发地有关人员等信息。大兴区也表示,6月15日至16日,大兴区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三大运营商,向有可能在5月30日以后路过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市民发送配合填报信息的相关短信。

  家住大兴区首邑溪谷的刘女士就接到了以“大兴区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发的短信。短信说,经过全市大数据分析,她可能在5月30日以后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并要求刘女士即刻停止外出,并立即配合填报相关信息,镇、街道等属地工作人员会与她联系安排做核酸检测。

  而在某证券公司工作的小杜,也被公司安排去做了核酸检测。6月12日,他和一位亲戚吃了饭,而这位亲戚曾在6月8日到新发地购买过蔬菜,在公司对员工轨迹进行排查时,他如实汇报了行踪轨迹。

  6月17日,北京再次将核酸检测范围扩大,张强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对六类人员应检尽检。这六类人员分别是:新发地等涉疫市场、涉疫社区相关人员,北京市中高风险街道、乡镇常住居民,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公共领域服务人员,已返校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参与重点区域社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

  社区“敲门行动”,地毯式排查组织居民应检尽检

  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被点击多次。疫情之后的一个晚上,22时左右,北京的一个小区里,居委会的一位大爷边擦汗边在单元楼门口按门铃,挨家挨户询问:“有没有去过新发地的人?谢谢。”

  这是北京“敲门行动”的真实写照。在这场大规模、地毯式的排查中,街道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用最原始的方法,地毯式排查,保证“应检尽检”。

  比起楼房,平房的防疫工作更难开展。北京东城区鼓楼苑社区是一处老胡同社区,这里常住着5100位居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孟立新一间一间敲开门,把居民的行踪做了记录。

  她说:“在排查中,我们坚持不漏一间房子不漏一个人。如果当时家里没人的,我们也都在门上贴了提示。”

  6月17日,天坛体育中心,做核酸检测的东城区市民排队登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孟立新说,根据大数据筛查,社区有13位居民曾经到过新发地。经过敲门排查,又找到6位居民去过新发地。社区工作人员组织这些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共52个人,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检测后,进行了居家隔离管理。

  在这场规模巨大的核酸检测中,始终坚持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们,又一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6月18日下午,在海淀区最大的检测点,四季青桥西北角的建材市场,海淀区各街道的社区工作者正冒着大雨,有序组织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最初,这里是新发地关联人员的核酸检测点,随着北京市核酸检测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里开始接受应检尽检的人员检测。

  “压力太大了,检测的人太多了,忙不过来。”海淀街道城管执法队班组长孙大鹏正在指挥前来检测的人员有序排队。孙大鹏说,这里还检测去过海淀区玉泉东商品交易市场或途径市场的人员,街道派车把相关人员组织过来,进行采样。

  尽管下着暴雨,但工作人员却并没有停下工作。一位学苑路街道的工作人员说:“从春节到现在,各种极端天气经历了好多次,在雨中吃饭、工作已经习以为常了。”由于所处街道有好多大学,这位工作人员从最初接返京的学生,到现在组织返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他已经3个多月没有休息了。

  海淀区四季青街道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说:“其实我也挺害怕的,但这是工作,我不能逃。”她戴着墨镜、防护手套,戴了两层口罩,包里还装有酒精等防护用品。

  在北京丰台区的一些小区,医护人员直接进驻,夜以继日地进行核酸采样。6月18日傍晚,暴雨过后,丰台区新村街道鸿业兴园、彩虹街区、三环新城等小区的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夜色下继续开展居民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工作。

  “现场的人多,大家注意脚下,不要聚集!”夜色朦胧,工作人员不断提醒排队的人们。小区的微信群也“炸”群了:“感谢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守护我们的家园!致敬~”“我们加油,就快顶过难关了!”“炸酱面加油,北京加油~”

  医护人员:“大雨、高温,这都不是事儿!”

  “戴着口罩,先清咳两声,然后,摘了口罩说‘啊’……”海淀区四季青桥西北角的检测点上,海淀区万寿路医院的检验师郭娟和同事正在暴雨中为前来检测的人员做采集。她说,不论天气状况如何,都能保证采集到合格的标本,“大雨不事儿,高温也不是事儿。这些都不是事儿。”

  6月18日,海淀区四季青桥附近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正在雨中为“六类人群”进行采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增强摄)

  在这个检测点,来自海淀区疾控中心、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8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至深夜,社区、街道组织前来检测的人源源不断。

  苏家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士李亚男已经在四季青桥检测点工作了多天。6月18日下午,海淀区突降暴雨,还夹杂着冰雹。搭建起的帐篷里很快就浸满了雨水,但为了让前来检测的人员能够完成检测不用再跑一次,李亚男和其他医务人员坚持在雨里做完采样工作。

  6月18日下午,海淀区突降暴雨,海淀区四季青桥附近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在工作人员组织下,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市民有序排队,在雨中等待取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增强摄)

  街道工作人员把车开到临时搭建的采样帐篷门前,工作人员撑着伞,方便车上的人迅速下车跑到帐篷里。由于戴着护目镜,李亚男的眼前满是水汽。有些人来检测的时候也做了充分的防护准备,将证件用密封袋紧紧包裹,这样一来,李亚男需要隔着护目镜、面屏、密封袋去核对证件信息,她说:“要格外的认真。”

  由于前来检测的人员较多,涉及各行各业,李亚男需要一遍一遍的向他们重复检测指导。隔着口罩和防护服,她只有大声喊才能保证对方听清楚要领,一天下来,她的嗓子非常累。

  等到李亚男这一组暂时完成采样工作时,她的双脚已经在雨里泡了一个多小时了。这几天,李亚男也经历过高温的折磨。在30度的天气下,她穿着防护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脱下防护服时,全身没有一处是干的,甚至还有同事因为高温而晕倒。但李亚男说:“我更希望天气比较晴朗,能够尽快把检测做完。”

  6月19日,在东城区沙井胡同6号院里,北京市第六医院胸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冯喆已经在高温天气下连续工作了5天。这是鼓楼苑社区的检测点,周边居民可自愿前来检测。

  冯喆说,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医院都会进行多次培训,从采集咽拭子的手法,到自我防护措施等,“尽管这是大部分医生都会的技能,但还是要不断培训,以防有所疏忽。”

  冯喆记得,有一天在工体西门的检测点工作时,当天烈日炎炎,不少居民早上7点就开始排队等待,中午12点还没排到。一位孕妇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到检测台,表示希望能插队先检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反对,“大家还是人情味很足的。”

  当天,冯喆就因为温度过高而中暑,晚上回到家里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短暂休息了一天后,他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北京市第六医院肾内科男护士杨学斌说,比起手术室里、病房里的工作,一线的工作更辛苦,这是对体力、精力还有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

  尽管有些害怕,但杨学斌得知医院需要一线检测人员时,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他说:“北京经历着疫情的考验,每一个市民包括在职的医务人员,都有这个义务去做贡献。我的家庭负担不是很大,社会需要我,我就挺身而上。”杨学斌说,忙碌起来的时候,也就忘了害怕,“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压力也就会分散了。工作时什么都不想了,回到家里才感觉到疲惫。”

  在杨学斌家里,挺身而上的不止他一个人。刚结婚不久的妻子是北京协和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的护士,也报名参加小汤山医疗梯队。杨学斌说:“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我们也不敢考虑那么多风险,考虑多了就害怕了。我们两个一定健健康康地上,平平安安地回。”

  王碧涛是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的一名口腔科大夫,6月17日以来,他和医院的其他40名同事开始进驻新街口足球场核酸采样点,和另外三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一起扛起采样的任务。

  王碧涛说,尽管自己是一名口腔科大夫,对取咽拭子的工作并不陌生,但还是和其他同事一起认认真真参加了好几遍培训。在培训中,医护人员们还相互采样,体会采样的感觉,以减少未来在采样中给市民带来的不适感。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高温炙烤下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汗流浃背,但王碧涛和同事们已经十分娴熟,1分钟之内就能准确采样,最大限度减少市民的不适感。

  增加核酸采样点 满足市民需求

  6月20日一早,家住北京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78岁的鄂大妈就在街道的安排下,来到位于新街口足球场的核酸检测点进行采样。据介绍,这个能日采样一万人的检测点,将服务辖区内21个社区居民的检测需求,当天有4000位居民将在这里进行检测采样。

  而在整个西城区,这样的核酸检测采样点有34个,过去几天已经累计采样10万余人。

  6月17日,天坛体育中心,几顶民政救灾帐篷被用于检测核酸。(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随着防控工作的不断细化,北京市对核酸检测的安排成为,对新发地等涉疫市场、涉疫社区相关人员等10类人员需要应检尽检,普通市民可愿检尽检。由于市民核酸检测的意愿激增,北京市也在各区增设了一些临时采样点,满足市民的需求。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主任郭海龙介绍,街道在选择设置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时,也是有考虑的,例如这个足球场,周围没有居民小区,设置检测点可以不扰民,通风条件好,也有利于消杀。再有,足球场场地宽阔,占地3200平米,可将采集区、等候区进行分离,有效疏散人群。足球场还与一个城市口袋公园相邻,公园可以设置为缓冲区。

  新街口足球场目前设置了8条采样通道,最高峰时,可以实现每小时完成采样任务至少800人次,能有效减少人员等待时间。

  记者也注意到,北京各区临时设置的采样点也较多选择体育场等空旷、周边居民较少的场所。采样点都按单向行进设计,通常有等候区、检测区等区域。还要设置专门的隔离区,一旦待检人员出现发烧等情况,迅速进行隔离待查。

  6月17日下午,东城区簋街所有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完成了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在青龙社区居委会西侧大院内,围绕空地四周的敞开式遮阳棚下,10个核酸检测台依次排开,并保持有一定距离。每个检测台前站有一位待检测者,平均30秒即可完成核酸采集。

  北新桥街道簋街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谢泽明也说,露天场地进行核酸检测,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现场通风,做到人员不聚集,“大院内原本就设置有遮阳设施,能够为医护人员和被检测者提供一个比较凉爽的环境。”

  据张强介绍,过去一周,北京市核酸检测采样人数从每日8000人增长到近50万人,检测能力也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目前,北京市区两级共设置采样场所474个,采样点位2083个,调集来自59家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28家第三方检测机构、20家疾控机构的7472名工作人员轮班采样,全负荷运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1日电

  6月18日晚,海淀区四季青桥附近核酸检测采样点,前来检测取样的市民陆续减少,医护人员正在等待下一批前来检测的市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增强摄)

责任编辑:工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