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大比武激荡“青年力”

发稿时间:2025-01-02 06:3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艺 中国青年网

  江苏南通,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00后江昱坤是操作无人机的能手,2023年加入生态环保监测队伍后,经过层层突围,从吉林省长白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走到了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的舞台上,成为第三届大比武最年轻的选手。

  大比武比什么?比本领,比素养,比出了一批青年人才。不久前,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4名选手齐聚江苏南通。其中,35岁以下青年选手有174人,占比45.3%。全部参赛选手平均年龄35.8岁,年龄最小的23岁。

  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更加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形成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资深”是如何炼成的

  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分析室负责人唐晓菲是监测领域的“资深前辈”,已是两届大比武的“老兵”。

  2010年,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举办,25岁的唐晓菲还是一名监测新人,没有直接参赛。他在工作之余随安徽省参赛人员一起学习环保基础知识,并负责维护保养原子荧光分析仪器,逐个校准移液管等玻璃器皿,提供基础保障。

  9年后,已能独当一面的唐晓菲主动请缨,他将第二届“大比武”视作“一次难能可贵的自我锤炼和实战提升之旅”,他不想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遗憾,更想为集体争光。

  在那之前,2008年亳州小洪河砷污染、2011年安庆怀宁铅污染、2012年合肥派河镉污染、2017年“10·12”跨省倾倒固废污染长江案、池州前江工业园违规堆放固废案等急难险重事件,他无一例外冲锋在前,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为保障群众安全赢得时间、争得主动。

  回忆备战时光,唐晓菲依然热血沸腾。他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夜晚、周末和节假日等时间全力复习备考。与此同时,他的本职工作没有落下,甚至在决赛前夕他还主动带队出差开展专项监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参加大比武的半年时间里,唐晓菲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许多,好在父母和妻子的大力支持,使他打消了后顾之忧。妻子鼓励他:“你努力准备、积极参赛,为孩子树立了好榜样;你迎难而上、挑战自我,为孩子传递了正能量”。

  贵州省铜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技术人员陈玉早就听前辈同事说过,大比武是一个施展才华、提升个人监测水平的舞台。她主动报名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

  她记得,那时单位开展动员大会,并在第一时间为大家购买参考书籍。大家参赛热情高涨,报名人数一度超出规定名额,单位决定通过理论知识测试选拔前4名选手去省里参加比赛。

  陈玉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单位选拔这一关,她就从照顾女儿的空隙里挤时间,孩子睡着后她又拿起书,看到晚上12点多,最终脱颖而出。

  备战省赛时,她也拼尽全力。陈玉回忆,整个人像焊在实验室,除了吃饭、上厕所,其他时间都在做实验。一天下来,连天气是晴天还是阴天、有没有下雨都不知道。脑子里只想着如何完善实验步骤,如何测得更准。20天的时间里,她的体重减了10斤,但实验技能与日俱增。

  不懈的努力也让陈玉在全国大比武中取得好成绩。这届参赛选手常向陈玉寻求帮助。他们反映,理论知识量大记不住,怎么复习?陈玉告诉他们,记理论知识不能一心求快,看到一个知识点不能孤立背诵,而是要联系到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既可深刻理解,又能扩大学习范围。陈玉也会亲自示范实验操作,交流学习经验。

  陈玉在这届年轻队员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影子:经常看书、做实验到晚上12点,甚至有几次做实验到凌晨3点,第二天还是正常参加训练,“他们不怕吃苦,勇于挑战自我”。

  拼搏,是一届届大比武青年身上最鲜明的特征。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分析能力领跑全国,35岁的王骏飞是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公认的技术能手。他曾在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监测,连续10天及时准确完成超500个样品分析,为事故应急处置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王骏飞参加过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这次,他从“参赛者”转变“教练员”,积极与这届参赛选手分享自身经验。

  他格外强调比赛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和比赛心态,“如果事前准备更充分,所有的情况都准备到了,比赛就会更有信心”。以实验分析赛道常遇到的“实验室空白”为例,即实验室条件低于某个值才能开始实验,而这一数值一旦偏高,需对多因素逐个排查,十分考验选手的细心和耐心。

  王骏飞观察到第三届大比武的新变化:涉及领域更广了,监测手段也更智能了。比如,应急监测赛道有了专门考察无人机应急现场调查的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也早已替代了过去的手动监测。正如从业12年来,他见证着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断飞跃。

  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不断对监测人才提出新要求。江昱坤第一次接触无人机是在2023年夏天。她所在的监测站需对长白山的生态样地进行监测,这项工作通常使用无人机完成,特别是拍摄比较高大的树木、人车无法到达的悬崖峭壁,或是在宽阔湍急的河流中取水样。为更好地支撑工作,江昱坤考取了无人机飞行执照。

  江昱坤感到,“这次大比武既是对自己工作的一次检验和学习,也提升了自己的职业自信心”。

  在大比武中“冒尖”

  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在大比武的平台上冒尖。广东省在“比武”中突出培养青年人才,推动从年轻一线监测人员到管理层的监测技术协调发展;在新疆的省级赛的185名选手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35%,新疆积极搭建平台,给予参赛的青年选手正向激励,多举措促学本领长技能……

  唐晓菲曾参与组织省级大比武,他的一个深刻感受是,通过大比武发现了人才,储备了队伍,弘扬了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工匠精神”。

  在安徽省天长市挂职的唐晓菲,一直关心、鼓励这一届的青年选手,他整理理论试题,抽空前往现场,看望参赛队员。

  唐晓菲的右手中指上有一块伤疤,那是嗅辨配气时不慎被破碎的玻璃割破留下的。当时,他考虑到嗅辨必须由持证的8人同时配合才能完成,为了不影响工作,简单止血后,忍痛完成任务,手上却留下了永久疤痕,那也是他永远的勋章。

  何为铁军?在唐晓菲看来,奋战在生态环境监测的主战场、最前线,在关键时刻冲得上、测得出、报得准,这样的精神在大比武的舞台上薪火相传。

原标题:大比武激荡“青年力”
责任编辑:高秀木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