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迪庆高原青春文创 带火乡土手艺人

发稿时间:2024-09-23 06:0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文凌 中国青年网

  乡村手工艺人与设计师合作,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设计创新,提升了乡村手工艺品的价值。①⑤⑥⑦由受访者提供 ②③④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拍摄

  参加9月16日在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举办的玩徒派对市集,“山川屿里”伴手礼店的主理人王拉姆有些兴奋。

  这是一场融合自然与音乐的狂欢,除了户外音乐节,还有徒步探险。主办方通过社交媒体找到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里的“山川屿里”,邀请他们到市集摆摊。

  “大概觉得我们的气质和他们的活动很相似。”王拉姆说。

  这个暑假,随着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旅游人数的大量增加,出售农创和文创产品的“山川屿里”也成为独克宗古城的网红打卡店。

  “山川屿里”既有与本地工作坊、个人以及非遗传承人合作的独家产品,也采购乡村手工艺人的产品售卖,或者为他们寄卖。

  这间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店,链接着迪庆高原上百名乡村手工艺人。这些手工艺人与设计师合作,在互相尊重、共享知识的前提下,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设计创新,提升了乡村文化的价值。

  “作为一个文创品牌,我们和本地的手工艺人一路相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王拉姆说。

  乡村妇女的手作让人看到她们的村庄

  王拉姆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汉族名字叫王炜茜。从宁波诺丁汉大学毕业后,因热爱户外运动,她从上海来到香格里拉,并决定留下来,买了房,成为“新香格里拉人”,取藏族名字“王拉姆”。去年9月,她和朋友在古城开了伴手礼店“山川屿里”。这个店名寄托了王拉姆对大自然的眷念:一切都是山川给予的礼物。

  对自然对雪山的膜拜,也是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手工艺人洛瑢曲吉的执念。她用牦牛毛线制作的牦牛玩偶,成为“山川屿里”的热销品,一个月卖出上百只。

  洛瑢曲吉曾为一个来村里培训妇女手工技能的机构担任藏语翻译,这一工作打开了她的视野。今年5月,她关掉了独克宗古城里的店,回到村里专心设计和制作手工艺品。从没学过设计和绘画的她,一边向妈妈和村里的老人学习藏族传统编织技艺,一边自己设计有现代审美趣味的玩偶、手链、包包、挂件等,每设计出一个新的作品,她都要缝了拆,拆了缝,反复多次,直到满意为止。

  她缝制这些手工艺品用到的毛毡、毛线、棉线等材料都取自当地。“很多藏民家庭的牦牛毛、羊毛没有利用起来,其实它们是很环保的材料,是可以降解的。”她说。

  从小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洛瑢曲吉,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她设计的作品配色令人惊叹。她设计的玩偶形象主要是牦牛、马、羊、鹿,呆萌、灵动、拙朴中,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

  她免费培训了村里50多名妇女。不久前,迪庆州妇联、香格里拉市妇联在格咱乡开办手工编制培训班,邀请她为80余名农村妇女就传统手工艺品的手法、技巧、配色等进行了教学。

  随着订单的大量上升,洛瑢曲吉觉得“村里的手工艺人不够了”。“我喜欢做手工,也希望有更多的妇女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看见我们的村庄。”洛瑢曲吉说。

  对此,阿若康巴手作坊负责人此里卓玛深有同感。

  “在家做手工不仅增加了妇女们的收入,让她们变得更加自信,也鼓励她们用双手把本民族文化里的优秀部分,通过手工艺品展示出来。”此里卓玛说,做手工让妇女们与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许多游客通过这些手工艺品看到它们背后的村庄,并到这些村庄去探寻。

  基于本民族文化开发文创产品,是阿若康巴手作坊一开始的目标。

  “我们的文创产品有的是卖给外地来的客人。”此里卓玛说,本地传统的手工不一定适合游客带走,所以他们请外面的设计师来设计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当地村民发表了意见,产品要有牦牛、马、藏獒,因为它们和村民在生活中很亲近;要有狮子,因为狮子是雪山的象征,没有它就没有冰川;要有羊,因为卡瓦格博神山属羊;还要有老虎、猴子……

  在当地妇联、团组织的支持下,阿若康巴手作坊持续对德钦县一些村庄的妇女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手工艺人。多年来,阿若康巴手作坊开发出了布偶、手偶、指偶、零钱包、电脑包等100多种动物系列的文创产品,配色都是藏族传统手工的配色,颜色非常鲜艳。其中有一些是妇女们自己研发出来的。

  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尼顶村民小组的藏族妇女永初十分享受做手工的时光。过去,她只会做一些简单的针线活,如今,她手艺精湛,制作布偶成为她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地处海拔3200米白马雪山腹地的尼顶村只有12户人家近90人,早在2017年,就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的称号,来这里的游客惊叹村庄的干净、每家每户的一尘不染,还有他们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用松针等植物制作酵素、垃圾分类、不喝碳酸饮料等。

  尼顶村村民至今保持着传统的藏式生活。妇女们经常在一起做事。她们把缝纫机搬到了公房,把本可以各自在家做的布艺玩偶拿到公房来一起做,不仅热闹,而且每个人有各自的擅长领域:有的使用缝纫机厉害,有的做手工是强项,可以互相帮忙。在她们看来,“福报会因为分享而变得更多”。

  8月的一天,“山川屿里”伴手礼店走进一群妇女,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里,这些来自乡村的手工艺人一眼认出自己做的布偶,兴奋不已,纷纷用手机从不同的角度拍下来。

  “她们自己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当然该骄傲,我们也当宝贝呢。”王拉姆说。

  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祖辈留下的手艺

  不久前,“山川屿里”将一批文创产品放上了距离尼顶村不远的奔子栏镇“山在这里咖啡驿站”的柜台。

  这个位于214国道旁的咖啡驿站,可以眺望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内的标志性景观之一金沙江大湾,开业两个多月。主理人小茅和丈夫设计的印有金沙江大湾照片的咖啡杯,成为不少游客拍照时爱不释手的道具。他们设计的有金沙江大湾图案的冰箱贴,在“山川屿里”很快销售一空。这些文创产品,使金沙江大湾成为最近迪庆在社交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景区之一。他们还在咖啡馆里开了一个文创邮局,让大家以文字的方式记录旅游的心情,寄给朋友或自己。“现在许多人更享受旅行中的情绪价值。我们的文创产品就是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把烦恼丢在美丽的风景中。”小茅说。

  在“山川屿里”,香格里拉生产的一款精酿啤酒的酒标吸引了不少人,酒标是一幅幅唐卡画,不同的画讲述不同的故事。

  这家啤酒公司的负责人卓玛拉姆是一名90后,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香格里拉,进入刚成立的啤酒厂工作,从实习生成长为企业负责人,如今在云南大学攻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她介绍,企业里的22名员工都是青年,她本人独自管理企业时才26岁。酒标设计是企业“年轻态”的一种展示。

  酒标的设计师是嘎玛塔青,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曾到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留学。他从小学习藏族唐卡绘画中的噶玛嘎孜画派,这一画派对颜色要求非常严格,不同的过渡需要画师用极细的毛笔点绘而成,不仅注重细节还需保持清雅的风格。嘎玛塔青在设计酒标时,把这一绘画技艺和现代漫画结合起来,将古老神秘的唐卡拉进了大众视野。

  “这一全新的形式,让传统的唐卡艺术延伸到现代生活中,吸引人们深入了解唐卡的迷人风采。”卓玛拉姆说。

  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传统技艺在当今社会找到价值并传承下去,也是香格里拉尼西乡汤堆村吉诺陶社的主理人拉茸肖巴的心愿。

  汤堆是迪庆著名的黑陶村,村里大多数人家祖祖辈辈都制作黑陶。拉茸肖巴的父亲当珍批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在制作黑陶的一板一拍声音中长大的拉茸肖巴,是家族的第八代传人。

  王拉姆与拉茸肖巴合作设计制作的一些陶器,是“山川屿里”的爆款。

  “传统器具已经和现代生活脱节,要把东西卖出去,就要做年轻人喜欢的器物。”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回乡创业后,拉茸肖巴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祖辈留下的手艺”。他制作的陶器供不应求,一些品牌公司与他联名定制产品,订单排了一年。许多人慕名到汤堆村他的陶社,体验黑陶制作。

  8月初,清华大学博士生徐英设计、拉茸肖巴烧制的3款黑陶锅上市。其中一款牦牛锅,锅盖上的牦牛形象简化,两条曲线捕捉出公牦牛隆起的肩膀和蓄力待攻的起势,展示了拉茸肖巴出神入化的技艺。

  拉茸肖巴设计制作的陶器,在极简风格中加入了一些藏文化元素。比如一款销量很好的水麒麟杯,就是根据他在阅读藏文书籍时产生的灵感设计的。

  大学学习藏语言文学专业,在拉茸肖巴看来“有相当的帮助”,传统文化是他创新的根源。

  “必须学会108种传统器型的烧制,才能做出其他的东西。”拉茸肖巴说,比如传统的酥油茶壶,要做15年,只有掌握了它的技艺,才能将传统藏族实用设计智慧传递到当下日常生活中,保持传统制陶工艺的可持续性。

  “因为对迪庆生物多样性和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越来越多的创业青年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鼓励游客参与到生物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迪庆州青联委员、迪庆州青年创业就业协会秘书长刘玉峰说,他们设计的文创产品,找到了连接家乡与外部世界的纽带,反哺了社区,提升了乡村的文化价值,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迪庆高原青春文创 带火乡土手艺人
责任编辑:高秀木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