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这个夏天“家”在身边

发稿时间:2024-08-30 06:3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藜静 孔斯琪 中国青年网

  8月17日下午,北京市老君堂村,路峰在出租屋里给女儿路沐婷梳头发。当天下午,路峰骑电动车带着女儿在烈日下跑了3个小时,送了8单外卖、2单跑腿,配送里程超过20公里。等红绿灯时,路峰抢到了次日凌晨搬运货架的订单,预计能挣200元,于是他决定提前结束跑单,带女儿回家休息。

  8月21日,北京市东四环外的一处十字路口,路峰在等绿灯的间隙刷着手机想顺路再接一单外卖,路沐婷坐在爸爸身后发呆。正午的太阳晒红了父女俩的皮肤。

  8月17日下午,北京市东南四环外的一处临时搭建的工人宿舍,路峰在给点单的顾客打电话,询问送餐目的地的具体方位,路沐婷跟在爸爸身后。

  8月22日下午,北京市大洋路批发市场,路峰在一家调料店前跟店主确认送货物品,路沐婷站在一旁等待。

  8月21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商铺楼下,路沐婷帮爸爸拎着外卖,被店铺装饰的仿真树枝围栏所吸引,路峰在她身后确认送餐地址是否正确。

  8月21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某高档住宅区,路沐婷(左)和范震浩坐在一间别墅的沙发上,范震浩抬头望向楼上,他们的父亲正在那里为雇主搬运家具。二人都参加了此次社区夏令营,彼此的父亲也因此相识,有搬货订单时会叫上对方。

  8月8日晚上,北京市老君堂村,双胞胎姐妹曹皖雨(右一)、曹皖雪(左一)在卧室写日记,母亲刘琴站在门口看着女儿。刘琴与丈夫都是听力障碍者,在这个家庭里,文字是比声音更常用的表达方式。

  8月3日上午,北京市横街子村,13岁的范震浩躺在床垫上休息,他的爸爸正在看手机上的外卖接单软件,思考下午去哪接单。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面对面摆放着两个床垫,在北京的一个月里,他跟爸爸挤在其中一张床垫上睡,姐姐则和妈妈睡在另一张床垫上。

  8月23日中午,北京西站候车厅,路峰准备送女儿回老家,路沐婷在排队等待进站时打哈欠。前一天晚上,路峰接了一个搬货的订单,凌晨才回家,路沐婷独自在家玩手机到深夜。

  8月9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老君堂村小哥加油站“红领巾暑期成长营地”,课程的最后一天,孩子们在社区老师的带领下体验职业规划互动课程,曹皖雨和曹皖雪正在抽取写着不同类型职业的纸条,其中有医生、老师、演员等传统职业,也有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兴职业。

  8月23日,距离女儿路沐婷开学只差一天,路峰拿着两天前刚买好的车票,准备送女儿回位于甘肃天水的老家。北京西站的候车室里,路沐婷睡眼惺忪,前一晚路峰接了个搬货的订单,凌晨两点才回家,她便独自在家玩手机到深夜。路峰熟练地理了理女儿的头发,像是在询问女儿,又像在自言自语一般低声说道:“沐婷,不回去了好不好。”

  一个月前,刚刚结束军事夏令营行程的路沐婷立刻来到北京东南四环外老君堂村小哥加油站,在这里的社区夏令营当起了“插班生”。今年暑假,7岁的她第一次离开老家,来到爸爸路峰工作的地方。

  6年前与妻子离异后,路峰跟着朋友来到北京打工,留下1岁的女儿跟着奶奶在老家生活。父女俩的生活像两条偶尔相交的平行线,除了每年过年短暂团聚外,其余时间路峰都在找活儿的路上:快递、外卖、跑腿、搬运……一单一单积少成多,拼凑起1500公里外祖孙俩的大小开销。

  路峰在老君堂村租了一个十几平方米、朝北的单间,每月租金1200元。附近的租户大都是外卖骑手、快递员、保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兴就业人群。半个月前,路峰听说在社区要开免费的夏令营,尤其欢迎“小哥”子女参加,他立刻给女儿报了名。为了让孩子的假期更加充实,他还花600元报名了另一家旨在“增强体质、团队协作能力和提升意志力”的军事夏令营。常年不在女儿身边,他希望通过这个机会锻炼女儿坚强的性格。

  这个夏天,是女儿出生以来父女俩朝夕相处最长的时间。如何更好地照顾女儿成了路峰的必修课。夏令营开始前,为了方便打理,路峰特地带路沐婷将原本及腰的长发剪到肩膀长度,但第一次给女儿扎马尾时还是弄疼了她,手忙脚乱地扎了3遍才勉强扎好。

  路峰租的房子电路有些老化,夏令营结束后,他不放心留女儿独自在家,再三思量后,还是决定带上女儿一起跑单。正午太阳毒辣,路峰就少接几单,提前结束带女儿回家休息;送单路上,看到有树荫的街道,就算有些绕路,他也尽可能从阴凉下走。这样下来,一天的收入甚至比不过平时的一半。送餐时,路沐婷像“小尾巴”一样跟在路峰身后,主动帮着提外卖、摁电梯,时不时说上几句贴心的话,路峰有时会忽然觉得,女儿在不知不觉间长大了。

  送单路上,北京陌生的街道、高楼和游乐场总能吸引路沐婷的目光,但更多时候,她感兴趣的是放在爸爸车头上那块小小屏幕里的世界。为了方便抢单,路峰通常带着两部手机出门,在用一部手机抢单的时候,路沐婷总会熟练地拿过另一部,坐在爸爸身后刷着各类动画视频,路峰再三催促才不情愿地把手机交出来,但路峰从来不会因此生气,“在老家她没有手机,都是找同学玩,在北京跟我跑单确实无聊,玩玩手机也没关系。”

  社区夏令营里的孩子最小的7岁,最大的13岁,很多都是老家在外地、第一次来北京。今年12岁的曹皖雨和曹皖雪是一对来自安徽的双胞胎姐妹,每天夏令营结束时,上完早班的母亲刘琴都会来到营地,微笑着朝老师点点头,然后在名单上签字,接她们回家。

  刘琴与丈夫都是听力障碍者,2016年从安徽马鞍山来到北京打工,与前来照应二人的父亲一起租住在老君堂村的两居室小屋里。平日里静默无声的家,因为姐妹俩的到来充满了欢笑。

  在皖雨和皖雪一家的生活里,文字是比声音更常用的表达方式。夏令营期间,姐妹俩用日记记录下每天学习的内容和对北京的感受;回家后,一本写满日常对话的本子成了家人之间交流的载体。平时,她们的父亲跟着爷爷做水电工,没活儿时就去送外卖,几乎没有空闲时间。皖雨和皖雪来北京后,夫妻俩约定挤出时间带女儿们逛景点,用于对话的本子上,每周都会写上新的“打卡”目的地,到姐妹俩离开北京那天,本子的空白页已所剩无几。

  夏天的结束意味着新学期即将开始,也意味着别离近在眼前。送女儿们离开那天,刘琴一直盯着被她塞得满满的行李箱,生怕漏下什么。上车前,一家人安静地作着最后的告别。妹妹皖雪没忍住流下眼泪,爸爸上前轻轻抱了抱她,然后摆摆手催促她们快点上车。虽然没有言语,但姐妹俩知道,父母其实更难过,“只是他们把难过藏在了心里。”

  实习生 王藜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 摄影写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这个夏天“家”在身边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