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沙尘暴下的内蒙古治沙一线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沙源上下功夫”

发稿时间:2023-03-28 06:5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石佳 中国青年网

  3月22日,内蒙古包头市出现沙尘天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这几天一直灰蒙蒙的,气温骤降,大风吹得人瑟瑟发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民张晶回忆道,从3月21日到24日持续沙尘天气,尤其是22日风沙特别大,“远处的建筑几乎都看不清楚。”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发布情况,3月以来,内蒙古共出现两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3月21日至22日,内蒙古阿拉善盟北部和东部到呼伦贝尔市西南部出现沙尘天气,以沙尘暴为主,强沙尘暴出现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和通辽市。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沙化土地面积达6.12亿亩,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4.48%,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23.7%。

  “不能因为近期沙尘天气频发,就否定防沙治沙工作(效果)。”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洪林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坚持生态建设,目前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达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实现“双减少”,“近期发生的多为浮尘、扬沙天气,由于植被盖度高,没有就地起沙形成强沙尘暴。”

  姚洪林观察到,近5年来,内蒙古包括沙尘暴在内的沙尘天气频次出现了小幅回升,这大多受到蒙古国的影响。近10年里,蒙古国境内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4倍。

  他列举一组数据进行说明,蒙古国戈壁沙漠面积40万平方千米,约占其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70%以上的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蒙古国的牲畜数量由原来的2000万头发展到近7000万头,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此外,大肆开采露天煤矿,导致该国水文状况恶化,加剧了水土流水。

  相应地,内蒙古多年来坚持防沙治沙。1978年,国务院批准下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共涉及内蒙古12个盟市的83个旗县。过去10年,内蒙古平均每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多万亩,约占全国沙化土地治理任务的40%以上,每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000多万亩,占全国生态建设总任务的九分之一。

  库布齐沙漠曾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从事治沙工作40多年,内蒙古亿利沙漠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吕荣说,经过几代人长达35年的实践探索,从义工队治沙到产业治沙、光伏治沙,地方政府、治沙企业和沙区农牧民共同努力,研发出一系列科学有效且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库布齐沙漠治沙方法。

  “黄风卷黄沙,天地一起盖。”吕荣是内蒙古鄂尔多斯人,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出门放牧,刮起沙尘暴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找地方躲起来,“风裹挟着沙子打在脸上特别疼。”近10年来,吕荣明显感觉到当地沙尘天气少了,降雨多了,气候变好了。

  一组数据也印证了吕荣的感受。内蒙古气象部门通过对近10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发现,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波动减少趋势,内蒙古近10年全区平均沙尘日数为9.1天,较1961-2011年平均值减少12.6天,全区平均沙尘日数以0.5天/年的速率减少;其中近10年全区平均沙尘暴日数由(1961-2011年)4.9天减少至(2012-2022年)0.6天。

  目前,库布齐沙漠已完成修复治理900多万亩,植被覆盖度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3%提升到53%。

  “库布齐沙漠治理成效是内蒙古整体生态治理修复成果的缩影,也是中国沙漠治理的样本。”吕荣表示,目前防沙治沙工作最大的难点在于量小,“全民参与成为生态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才有可能改变大气候,最大程度减少沙尘天气。”

  姚洪林介绍,沙尘天气的形成需要满足3个条件:大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热力条件,这些条件是人类难以控制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沙尘天气是难以彻底避免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沙源上下功夫——遏制土地沙化的程度,减少沙尘天气发生的频次。”姚洪林建议,除了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沙运动的速度,在改善我国北方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表环境的情况,积极合作,伸出援助之手,把我国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出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沙尘暴下的内蒙古治沙一线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