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少年儿童更崇拜什么样的人——访“中小学生偶像文化与榜样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

发稿时间:2023-02-16 06:4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偶像与榜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少年儿童更崇拜什么样的人?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中小学生偶像文化与榜样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请她结合报告中的数据发现进行了深入解读。

  少年儿童的偶像与榜样越来越融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研主题是少年儿童的偶像与榜样,两者在概念上有哪些异同?少年儿童如何区分?

  孙宏艳:偶像与榜样既有明显的不同又互相联系。在区别上,首先,偶像往往是少年儿童自主选择的,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演员,有的喜欢运动员,这些大多是他们在流行文化中作出的选择。而榜样大多是教师、家长给孩子树立的,或是社会倡导人们去学习的,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更具权威性。从这点上看,因为偶像是少年儿童主动选择的,所以他们对偶像的认同度更高,而少年儿童在榜样的选择上更被动一些,因此对榜样的认同可能不如对偶像那么“死心塌地”。

  第二,偶像与榜样的特征不同,给少年儿童的感受也不同。偶像借助流行文化、商业营销和市场运作等,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往往是完美化、理想化的形象,而且由于是少年儿童的主动选择,他们更有可能把偶像的闪光点放大,从而使偶像呈现出耀眼的光环。而榜样由于是教育者树立的,更多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和道德情操,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第三,目的性不同。我们常说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这两个词说明了选择偶像与榜样的目的不太一样。榜样更多是用来学习的,学习榜样的行为、品质,而偶像更多是用来崇拜的。比如一个孩子崇拜某个运动员,觉得他“太厉害了”“太神了”,但并不一定想着自己也要做个运动员。

  第四,偶像与榜样的质量不同。偶像是少年儿童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的,因此可能是优质的,也可能是劣质的。而榜样是教育者树立的,质量也是优质的。

  但是,偶像与榜样不是割裂的,相反我们的研究发现,偶像与榜样越来越融合。少年儿童可能既有偶像又有榜样,也可能偶像和榜样的人选存在交叉。少年儿童对偶像的崇拜,有可能转化为学习的榜样,比如偶像的一些行为、气质、品德等成为少年儿童模仿的目标。同样,榜样的形象、言行等,也有可能让少年儿童感到非常有魅力,从而对榜样产生崇拜心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显示,49.5%的受访少年儿童表示自己有偶像,73.3%的受访少年儿童有榜样。您如何看待这一结果?

  孙宏艳:偶像和榜样对少年儿童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过去和现在的调查都显示,少年儿童表示自己有榜样的比例更高。我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有这样几个:第一,偶像也有可能被孩子当作榜样来学习,在他们眼中两者的界限可能没有那么清晰。第二,偶像是少年儿童自己选择的,榜样是学校或家庭树立的,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也使榜样在少年儿童的感受中更突出。第三,偶像崇拜、追星、粉丝文化等往往被家长、老师排斥,因此少年儿童对“有偶像”的确认,也会比“有榜样”更谨慎、保守。

  我们对不同学段少年儿童进行的比较发现,小学生有榜样更多,中学生有偶像更多,这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因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对小学生更有引导力,而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对时尚文化、社会流行风向标等更敏感,因此他们自主选择偶像更多。

  少年儿童选择偶像更重视精神内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10年前您进行了同样的调查,数据比较显示,歌手、演员、运动员一直是少年儿童主要崇拜的偶像,同时科学家在少年儿童偶像中的排名从12位升到了第5位。您怎么看少年儿童偶像选择上的变与不变?

  孙宏艳:我觉得这既揭示了少年儿童偶像崇拜的规律,也体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偶像崇拜的新特点。规律性体现在歌手、演员等明星在少年儿童中的强大影响力。这些明星偶像大多是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年轻时尚、多才多艺、外表靓丽、个性突出,这些都是少年儿童在成长中非常渴望获得的气质。同时这些明星借助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商业包装和市场运作,更容易进入青少年的视线,而且,唱歌、跳舞、电视剧、运动项目等能让少年儿童感到减压、有趣、好玩,这些是任何一代孩子都需要的,也是偶像不变的吸引力。

  和10年前相比,科学家成为新偶像,这与我国的发展及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我国近些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同时,近些年大众媒体在宣传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上发挥了更多精神引领作用。在少年儿童教育方面,随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逐渐科学化,少年儿童更渴望汲取精神营养,更重视偶像的精神内核。因此他们对偶像的选择,从青睐靓丽的外部特征,到逐渐看重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在10年前的调查中,形象好是少年儿童选择偶像非常重要的因素,位居第2位,但本次调研发现,形象好对少年儿童选择偶像的影响力在下降,排在第6位。这反映了少年儿童价值追求的变化,更重视偶像的精神内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上,还需要哪些引导?

  孙宏艳:在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中,最让家长和老师担心的就是追星问题。过去青少年追星往往是个体化的,比如买海报、杂志,与同学聊明星,比较突出的就是去看演唱会,但互联网时代的追星行为范围更广、群体更大、形式更多元。追星的人借助互联网形成了一个个圈子,成为“饭圈”。“饭圈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少年儿童的成长非常不利,很有必要加以引导。

  引导首先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孩子喜欢偶像有他们的理由与需求,要先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明星偶像,了解少年儿童流行文化的流变特点与方向,与少年儿童“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明星偶像的正能量精神内涵转变为少年儿童成长的精神营养。

  在尊重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价值观的引导。在“饭圈”营销手段的裹挟下,对明星偶像高度认同的少年儿童很有可能被不良价值观诱导,发生粉丝间的互撕,或者为了偶像谩骂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人等。要培养少年儿童理性表达情感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借势借力,挖掘“饭圈文化”中的正能量,用少年儿童喜欢的表达方式,将主流价值观与“饭圈文化”等亚文化对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少年儿童更崇拜什么样的人
责任编辑:杨逸凡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