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美容贷”变“纠纷债”:消费者屡屡被“套路”

发稿时间:2021-10-05 07:43:00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青年网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此前,多家媒体曝光了医疗美容行业的贷款乱象,引发广泛关注,不少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赔了面貌又折钱”。同时,部分省份开始严查医美行业,违法“美容贷”就在整顿之列。

  “美容贷”是否会变成“纠纷债”,三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存在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的行为,即借款人的知情权是否得到充分保障;二是贷款利率、相关费用是否符合政策规范,是否存在“变相高息”;三是医疗美容场景是否适合开展消费贷款业务,例如,医美机构跑路了怎么办、产生手术纠纷怎么办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充分告知风险的情况下,一个人坚持要对自己的容貌做出改善,本也无可厚非。近年来,随着医美需求逐渐上升,金融服务开始深度介入,典型代表就是消费贷款。

  从理论上看,消费贷款离不开消费场景,选择与医疗美容场景相结合亦属于合理的市场行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环节却悄悄变了味,有些甚至明目张胆地违法、违规。

  首先,消费者的知情权未得到保障,而是被医美机构“套路”了。据报道,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先是被诱导消费——“祛痘套餐9.9元尝鲜”,消费者尝试后被劝说只做一次没有用,被建议续费1万元“彻底根治”。待消费者同意后,医美机构向其推荐“美容贷”,并以低息、低手续费为诱饵。这时,“钻空子”的机会来了——由于消费者正在做美容不便操作手机,部分医美机构的工作人员便趁机代替消费者完成贷款申请,刻意隐瞒贷款合同细节,将背后的非法放贷机构“包装”为正规金融机构。

  其次,部分“美容贷”涉嫌违法违规行为。例如,部分“美容贷”违规放款给没有经济收入的在校大学生;混淆日息、月息与年息概念,误导消费者认为贷款利率很低;违规收取“砍头息”,大幅增加借款人的资金成本。所谓“砍头息”,是指放贷机构不按照合同约定的借款金额放款,而是提前收取较高金额作为服务费用。举个例子,合同中的借款金额为1万元,但借款人实际只拿到了8000元,2000元作为“砍头息”被放贷机构收取,借款人却需要归还1万元本金以及在1万元基础上产生的相应利息。

  医疗美容场景真的那么适合开展消费贷款业务吗?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贷款后准备继续治疗,医美机构却跑路了,服务没享受到,贷款却要继续还。此外,个别消费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进而产生医疗纠纷,一旦医美机构不肯赔偿、开始“扯皮”,借款人就会陷入“貌财两空”境地。

  有关方面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目的是更好地惠及民生,让金融服务滴灌更多市场主体。某些消费金融乱象已严重背离初衷。建议监管部门严查“美容贷”后隐藏的非法放贷机构,规范持牌金融机构与医美机构的合作,明确相关规则,实现消费者、消费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三赢”。

原标题:莫让“美容贷”惹纠纷
责任编辑:白珂嘉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