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社会 >> 正文

警惕“解除防沉迷系统”诈骗盯上未成年人

发稿时间:2021-09-06 10:4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通讯员 范曾 郭筱琦

  来自无锡的13岁女孩因沉迷手游,经常被防沉迷系统限制,看到某视频平台“40元即可解锁人脸识别”的广告,随后被骗了5300多元压岁钱。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两年来,随着手游防沉迷系统的不断升级,很多沉迷手游的未成年人都会寻求“解除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限制”的方法,但没想到这是骗局,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破解防沉迷限制背后的骗局

  去年6月17日,13岁的无锡女孩晶晶因腿部骨折在医院住院时,她用母亲周某身份信息实名认证,玩起了某热门手游。

  正玩得带劲,屏幕上突然跳出一条防沉迷系统提示,打断了她的兴致。系统要求以注册者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当时因母亲不在医院照看,她只好作罢。

  无奈之下,她只能刷刷某短视频网站消磨时间,突然发现平台推送了一个关于手机人脸识别的视频。视频下面的留言引起她注意。有人评论回复说,点击某短视频网站号即可解锁人脸识别。

  随后,晶晶就与对方某短视频网站私聊后添加了对方QQ。“40元即可解锁人脸识别”说法吸引了她,还成功还价到30元。

  对方称付款即解锁,还手把手教她从微信钱包转到QQ,并给了相关信息。不太放心的晶晶说打游戏绑定的是朋友妈妈的身份证,对方回复没关系。

  当晶晶用微信转账给对方时,系统却以对方账户行为异常为由拒绝操作。随后,对方以“风控,正常的”为由安抚,让晶晶发QQ红包。

  随后,对方要求提供游戏账号、密码及绑定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晶晶提出没有身份证号,被告知需118元买解封卡,解完可退款。

  晶晶再次发QQ红包后,对方提出要人脸验证。她虽然疑惑,但还是拍了照片发过去,对方回复必须绑定身份证本人照片,否则就要购买人脸授权码。

  见晶晶犹豫,对方又怂恿说已是最后一步,解完会连之前解封卡的钱一起退回。对方很快发来微信群二维码,让进群发红包付款,不要说话,发完退群。为尽快解锁,晶晶进群后发了450元红包。

  刚点击退群,对方又两次以补足退款金额、审核失败为由,要求晶晶再付1200元、1500元,同时发来游戏实名认证截图,名字身份证号一应俱全。见事已办成,晶晶没有多想就照办。

  此后,对方又先后以购买游戏通行证为由,向晶晶索取3000元,接着是押金3000元、100元,当晶晶说没钱时,对方爽快表示都能垫付。最后,晶晶说只能给30元,对方竟然也答应了。

  期间,对方不停变换指令,一会儿让解除微信实名认证,一会儿又重新认证回来,反复来回操作,让晶晶头昏脑涨。最后,晶晶终于得到对方“客服承诺7天内退款”回复,但加急处理还需垫2000元。

  一心想着拿回钱款的晶晶让朋友进群发了200元红包,又被告知系统延迟还需等待两天。至此,她5300多元的压岁钱已打水漂。两天后,得知情况后的晶晶母亲报警。

  骗取未成年人的“致富经”

  来自无锡的13岁初中生王铭(化名)平时是某热门网游的粉丝,因为这类游戏向未成年人设置了游戏防沉迷系统限制,每次都玩不尽兴。

  去年7月,王铭在逛游戏论坛时发现一篇帖子下方有评论写到,可以解除该游戏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限制。随后,他被拉进一个QQ群。

  按照要求,他向群主发起对话,群主告诉他:要先交10元手续费,然后告知个人微信号和密码。随后,他将手续费、微信号和密码,发给对方。48小时后,王铭却被告知:微信被封号了,只能重新注册。

  没了微信号,这个游戏就无法登录了,“我之前花了很多钱购买了游戏皮肤!”他说。随后,他选择了报警,“警察叔叔,我要报案,有人骗了我的微信号。”

  去年8月11日,熊某等3人被无锡警方抓获。据警方通报,4个多月前,熊某在做微商时被人拉进一个微信群,而这个群里每天都有人发布“致富经”,专门教人如何骗取未成年人微信号,再贩卖牟利。

  看到这个消息的他觉得“这是一种来钱快、不费力的赚钱途径”,便告诉了两位大学同学,3人一拍即合。

  一切准备就绪后,熊某3人开始寻找目标,冒充游戏客服,去各大游戏论坛帖子下留言,谎称可以帮助未成年人解除游戏防沉迷系统限制,以此吸引未成年人。

  一旦有未成年人添加好友希望解除这个系统限制,他们会先向对方收取5至20元不等的手续费,然后让对方把自己的微信号和密码给他们。

  拿到微信号和密码后,熊某等人登录微信修改密码,把微信号本身绑定的手机号改为他们提前购买的手机号,清空微信号中的所有内容和联系人。

  事后,他们告知被害人微信号被封了。“骗取一定数量的微信号后,我就去网上联系买家。买家会将微信号进行分类,申请年数越久的微信号价格越高。”熊某接受检察官讯问时表示。

  经警方调查发现,3人先后骗取了800余个微信号,诈骗未成年人钱财1.7万余元,贩卖微信号非法获利20余万元。

  今年1月6日,经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涉嫌诈骗罪判处熊某等3人有期徒刑8~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被警方抓获的前两天,熊某刚过完22岁生日,他没想到因一时想走“捷径”,亲手将自己送进了高墙。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据苏州吴江区人民检察院的消息称,2019年10月,17岁的郑亮(化名)在某热门手游网络游戏虚拟大厅内发布了“5元购买八万元点券及任意皮肤+荣耀水晶”的“假期礼包”。

  9天后,来自苏州的12岁小女孩小鲍和13岁小女孩小江,分别在家中通过QQ购买上述礼包。随后,郑亮以“需要用成年人手机认证激活”为借口,诱导两位未成年女孩使用家长的手机微信,后以“需要虚拟消费充值进行认证”、“未充值成功需要重新认证”、“退款需要重新充值认证”为借口,先后多次哄骗被害人用微信扫描其提供的二维码并输入充值金额和微信支付密码,共计骗得两未成年人8万余元。

  “防沉迷模式旨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破解’防沉迷可能迎合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但现阶段轻易破解防沉迷技术屏障基本不可能,是一种明晃晃的诈骗。”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张子扬说。

  张子扬认为,某短视频网站所属公司虽对用户发布主视频内容进行了监管,但不法分子却利用视频评论区链接广告,“套娃式”规避监管,而该公司对此缺乏有效管理措施,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隐患极大。

  今年1月6日,检察院督促该短视频公司对其平台内存在的不法信息进行整改。同时,张子扬电话联系上述短视频网站法务部门,向该公司发出刑事风险提示函,建议其对某短视频网站平台内现有的“解除游戏防沉迷系统”等不法信息进行彻底清除,对发布不法信息的用户以及评论区依法加强监管。

  6天后,该某短视频网站公司回复,表示将对照检察机关“提示函”逐一进行排查、清除,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目前,该公司已针对“破解防沉迷”等关键词设置温馨提示,告诫用户警惕骗局。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