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专访首都机场海关关员:空港口岸首例确诊患者是怎么排查出来的?

发稿时间:2020-03-30 09:58: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Time:

提示信息

Subtitle/CC
    Speed
      Quality
        Audio Track
          SpeedNormal
          Subtitle/CC
          Audio Track
          Quality

          00:00 / 00:00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高峰期单日出境入境的乘客达六万左右。

            新冠疫情暴发后,机场海关也迅速成为抗疫第一线,内防输出、外防输入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谢丽惠是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一名海关关员,从1月22日至今,她和海关同事们一起日夜防守,构筑起一道阻止疫情跨国流动的防线。

            明察秋毫 专业判断 “医学巡查员”的日常

            进入到3月,在联防联控机制下,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在境外,随着一些国家新冠疫情的暴发,海关疫情防治的重点从第一阶段的防输出,转为现阶段的防输入。面对从世界各地尤其是疫情严重国家入境的旅客,如何巡查出疑似感染者,特别是在人群中精准找到无症状感染者,海关检疫人员需要的是明察秋毫以及专业判断。

            谢丽惠: 我们拿留学生回来举例子,比如美国,你什么时候去美国上学的?你们学校还上课吗?如果上课那可能接触病人的可能性就更高了。现在很多学生说不去学校上课了,他们已经在家里待两周了,像这种风险可能稍微低一点了。我们再问你身边人身体状态怎么样?因为直接问有没有接触过发热的患者,有没有接触过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第一反应肯定告诉我说没有。如果问你跟谁一起住?几个朋友最近有没有什么不舒服,跟平常都一样吗?可能就会问出一些信息,就这样问他。

            记者: 如果他们不用真实的信息和你交流,是不是会误导你?

            谢丽惠: 我们提前会和他说,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有人一开始说什么都没有,我说谁谁都是新闻上报的,你们自己可以看。看完之后他就说其实我前两天好像怎么怎么样了,后来又说我吃了点止疼片,我就追问他止疼片到底是什么?比如他吃了布洛芬,布洛芬是退烧的,那我就怀疑你之前可能有点问题,这么一步一步判断。

            她排查出全国空港口岸首例新冠病人

            1月26日凌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在全国口岸重新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进行健康申报的制度。出入境人员必须向海关卫生检疫部门进行健康申报,并配合做好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卫生检疫工作,对排查出来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转运、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

            但在这之前,因为并未执行严格的健康申明卡制度,所以,体温监测之外,就要靠谢丽惠他们作为医学巡查员的仔细观察和询问。1月23日,机场海关备战疫情第二天,谢丽惠注意到了一位乘客。

            谢丽惠: 他过通道的时候脸比较红,虽然戴着口罩但还是能看见他的脸很红,过通道的时候测温仪显示他温度也偏高,37℃往上,所以我们就把他带过来排查了。

            这位乘客带着妻子和孩子,本来是想按照原有的计划赶在春节前出国休假。但谢丽惠把他们带到检查室,首先让他们换上了防护更好的N95口罩,并让他们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

            谢丽惠: 他当时只有发烧,问别的症状他都说他没有。当时我觉得比较诧异,我就跟他妻子和女儿聊,排查她们。在了解她们行动轨迹的时候,我就听到这个旅客就比较克制地咳两声,这就提醒我他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来自重点监控地区,且有发烧咳嗽症状,谢丽惠决定把这位乘客转运到指定医院,以便进一步确诊。三天后,这名被转运到定点医院的乘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这也是全国空港口岸首例排查出的确诊病例。

            谢丽惠: 我当时的心情是,我没有把他漏掉,我松了一口气,我尽到我的职责了。现在全球一体化,我们身为大国,不能随便让大家出去把疫情带到世界各地。

            身着防护服 一个班能上到30多个小时

            1990年出生的谢丽惠医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海关,在医学巡查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三年。

            从疫情暴发开始,谢丽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口罩、眼镜、防护服等各种厚重的防护装备,每次进入工作岗位前都要认真穿戴并做仔细检查。因为防控压力,穿着厚重防护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成为谢丽惠和同事们工作的常态。

            谢丽惠: 我们一个班要上24小时,我们可能连着干十几个小时,去休息两三个小时,缓一缓,接着再干。

            记者: 24个小时只有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谢丽惠: 对,高峰期24小时的班,我们能上成30多个小时。

            记者: 24个小时怎么能?

            谢丽惠: 因为你提前来接班,提前来做准备,还要晚走很多,因为你后续的转运工作都是各科要自己负责好,所以就会很久,战线拉得时间很长。

            记者: 身体生理上受得了吗?因为我看到你们必须要全副武装的。

            谢丽惠: 对,全副武装的话我们穿十几个小时,意味着十几个小时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什么都不能,就一直在那里排查,不停在说话,但是时间却又过得很快,你不会觉得很难熬,十几个小时其实也觉得一晃就过了,真正觉得难受的时候是你脱下防护服的时候,你会突然间觉得怎么这么累!

            记者: 虚脱的感觉。

            谢丽惠: 对,但是你必须要这么做,你为了自身的健康,以及为了大家更多人的健康,你必须要把自己先防护好你才能够开展这个疾病防控的工作。

          原标题:专访首都机场海关关员:空港口岸首例确诊患者是怎么排查出来的?
          责任编辑:任洁
          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