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里装着一双童鞋。不到48个小时之前,这双鞋从河南出发,装袋扫描,搭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9月9日早上6点14分左右,它抵达了申通公司十里堡分公司,8点半,它到了李玉贺手里。按照快递公司的规定,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李玉贺必须在这一天,把包裹送到客户手里。
门铃响了又响,无人应答。
李玉贺事后回忆,当时他给收件人打了电话。对方说,30分钟后回来,让他到时候再送。李玉贺决定,一边等这人的电话,一边先给其他人送包裹。大约40分钟,他接到了那位客户的电话。
“我就在附近,你在楼下等我1分钟。”他急忙在电话里说,带着包裹赶了回去。据李玉贺描述,他很快赶回刚才那座楼楼下,但是客户并没有在楼下等着他。他再次按响门铃,在楼门对讲机里忍不住抱怨起来:“你怎么就不能等我1分钟?”
楼道的铁门开了,快递员夹着包裹向四楼走。爬到三楼半的时候,他看到收件人已经站在了门口。对方问:“你刚才那句话什么意思?我凭什么等你?”
真正的冲突,是在李玉贺要求对方出示证件之后。他提出要看证件才能签收,但对方拒绝了。
杨铭经理解释,根据快递公司最新的规定,这种情况下,“不能把包裹交给客户”。
李玉贺抱着包裹就要走,对方追过来,一拳打在了他的下巴上。
“要求我们提供美国式的服务,但是快递费是越南式的”
躺在病房里的李玉贺,鼻子里插着管子,颈部垫着两块毛巾。回忆那个周六的下午时,他的嘴唇上,仍然留着那一拳打出来的伤口。
在上海打工的父亲老李坐火车赶到了北京。父子俩在重症监护室里见了面,每天只有5分钟的说话时间。
“爸,我没事,我让人打了,我慢慢就会起来的。”父子俩一照面,李玉贺就安慰父亲。
“没事,现在医学发达,没有什么不能治的,咱们反正慢慢养吧。”老李也安慰儿子,“不能走路了,就躺着。”
朝阳急诊抢救中心骨三科给出的初步诊断结果是:“头颈部软组织损伤,疑似颈脊髓损伤,限于急诊抢救中心的检测条件,建议去上一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住院治疗之后,患者肌力从0级逐步恢复到了4级。”
4级,比当初令父子俩害怕的“0级”有了很大好转。“现在感觉比刚开始进医院的时候好多了,但是脖子还是有点疼,后腰部位有点疼。”李玉贺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