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受伤多日不敢告诉母亲
徐梓恒告诉生活报记者,在路上,记在他眼里的是美景,印在心底的是一个个温暖瞬间……在新疆搭便车时,车主是位年轻的维吾尔族男子,热情地与他分享为数不多的食物;在西藏,在一位藏族老奶奶家歇脚时,中途老人要外出,放心地把家交给了他和闫喜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非遥不可及……”
说起旅途中最感激的人,徐梓恒念念不忘大哥闫喜亮对他的种种好。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徐梓恒的身体渐渐吃不消,得了很严重的口腔溃疡。为了让他快点好起来,闫喜亮“强迫”他每天吃三个西红柿补充维生素。在无人区碰到凶狠的野狗,闫喜亮让徐梓恒先走,自己断后。在享有“世界最中心”的塔尔钦,海拔4600多米,徐梓恒出现头疼等高原反应,闫喜亮将手搓热,为他捂脚。“路上条件不好,我一周多未洗脚,我哥都没嫌弃。”徐梓恒说着,身旁的母亲李女士的眼眶湿润了。
看到儿子发来满嘴裂口的照片,李女士很心疼。朋友劝她,“不要折磨孩子,让他回来吧”。她咬咬牙,没有这么做。有几天,李女士发现儿子没有更新微信。“跟他联系,他说一切都好。”在李女士的再三追问下,才知道徐梓恒脚扭伤,怕母亲担心,没敢拍照上传。
病在儿身,痛在娘心。儿子离家后,李女士每天通过微信关注他的行程和安全,“虽说想磨炼他,但每天都在祈祷,希望他一路上能平安健康。”有时候连续几天在偏远地区无手机信号,没有儿子的动态,她就盯着手机,盼着能有儿子的最新消息。
拿万元压岁钱资助藏族贫困生
徐梓恒说,每到一处村屯,会遇到很多热情的藏族儿童,笑容纯真、双目清澈明亮。“他们见到我们,会喊一句你好。我们离开时,孩子们追着我们说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
到达西藏,徐梓恒提出了捐助贫困儿童的想法,得到母亲的支持。闫喜亮联系了当地的朋友朱文强。朱文强是一名龙江援藏志愿者,也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朱文强帮忙联系了珠穆朗玛峰脚下扎西宗乡巴松小学,这里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驻村工作点之一。徐梓恒拿了自己积攒的近万元压岁钱,买了100个书包和一些糖果。经过42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5月26日把礼物送到了孩子们手中。
在了解到徐梓恒和闫喜亮有意资助寒门学子后,当地援藏驻村工作队推荐了高中生次仁卓嘎和在青岛读大学的旦增维色。徐梓恒和闫喜亮承诺各资助一人,每年至少资助他们1000元。
想好好学习长大帮助更多人
翻越了三十几座山,骑行全程3150公里,其中,海拔5378米的红土达坂,属于极度缺氧地带。5月20日,到达西藏拉萨后,闫喜亮和徐梓恒的此次骑行结束。5月28日,他们返回冰城。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李女士说,这次旅程让儿子的皮肤变得黝黑,但身体更健壮了,也变得更加成熟懂事。新学期开始后,作为一名高二学生,徐梓恒告诉妈妈,自己打算好好学习,长大了帮助更多的人。
徐梓恒曾和妈妈去过很多国家旅游,但他说,旅游和骑行是不一样的体验,骑行走走停停,能看到最真实的风土人情。他坦言,骑行中的很多个日夜,他都想过放弃,但迈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后的兴奋感,让他坚持了下来。“妈妈策划‘变形记’是对的,用汗水换来的是惊喜和收获。对我来说,这场骑行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是谁也夺不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