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娜连续几年在深圳市出入境办证受理量第一,被同事们戏称为“办证疯子”。
“舍不得这身警服”
1993年,16岁的彭丽娜高中毕业,父亲彭鸿友给她三个选择:当女兵、读警校和上大学。
受父辈影响,彭丽娜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军人和警察,她当时想先当女兵,退役后再当女警察。但父亲心疼女儿,怕她当兵辛苦,不建议她去。
是报考深圳的警察学院还是广州的警察学校,彭丽娜一度纠结。当时,彭丽娜家族多人在深圳公安系统工作,为了避嫌,她最后还是报考了位于广州的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现广东警官学院)。彭丽娜称,1994年,在深圳宝安的派出所实习期间,她一年就协助办理50多宗案件,能独立完成抓人、审讯、送材料等工作。
在彭丽娜看来,这种“一个人独立办案”的能力,来源于小时候常常偷看父亲办案,“很多办案的东西都学会了”。
1995年,彭丽娜从警校毕业,她想来深圳工作,和家人团聚,但无法分配至深圳。于是,彭丽娜把人事档案迁回老家,在深圳基层派出所当辅警。5年后,彭丽娜正式考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户政科,在出入境负责护照业务。
彭丽娜办事速度快,连续几年全市出入境办证受理量第一,被同事们戏称为“办证疯子”。在日常工作中,她发现办证窗口每天排长队,工作人员速度有快有慢,为了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她在深圳出入境系统率先提出“叫号系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2016年8月,喜欢旅行的彭丽娜想找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工作,主动申请到离家70公里外的深圳市公安局大鹏分局工作,负责该分局综合处的公关宣传和档案管理工作。
彭丽娜原以为这份工作会很轻松,却没想到担子更重、压力更大。她把“家”搬至大鹏,也把儿子“带”到了身边。
档案室智能化改造、一手创办警察内部杂志、通宵学习制作“H5”“小视频”......尽管半路出家,但短短半年时间,彭丽娜已成为宣传岗位上一位“尖兵”。
彭丽娜一位不愿具名的同事告诉澎湃新闻,之前,她并不知道彭丽娜出生于“警察世家”,从没有听彭丽娜讲过。在该同事印象中,彭丽娜乐观开朗,工作积极,喜欢帮助别人,去年8月调入深圳市公安局大鹏分局,负责公关宣传、档案室等工作,“杂志工作是彭丽娜主动请缨做的,但其实她工作很忙,有时还要到基层参与巡逻”。
彭丽娜向澎湃新闻表示,工作这些年,她曾有很多次机会调离公安,但就是舍不得这身警服。
“我有制服情结。”彭丽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