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网曝牛背山又现大规模垃圾 官方:系老照片 已清完

发稿时间:2017-07-28 10:45:00 来源: 四川在线 中国青年网

  调查

  7月24日,某旅游行业公众号发布网帖称,“中国最大观景平台”四川雅安市荥经县牛背山,被发掘仅8年就面目全非,垃圾遍地,触目惊心。发帖者称,牛背山动人心魄的美景和兴旺的旅游业背后,是触目惊心的垃圾污染。网帖中多张图片显示,牛背山上各色饮料瓶、塑料袋、生活垃圾到处都是,与美景形成鲜明对比。

  自2009年被无意中发掘后,牛背山名气大振,它的云海、日出、夕阳、佛光、星轨等壮观景象,震撼过无数人,在驴友、摄友群体中名气极大,被称为“摄影圣地”。

  上述帖文发布后,在摄影、旅游圈内迅速传播开来,不少网友也纷纷跟帖、留言,谴责牛背山管理失范、不文明旅游等问题。

  网帖所言是否属实?牛背山垃圾污染情况到底如何?7月25、26日,民情热线记者来到这里实地探访。

  探访

  游客早已禁入 仍有零星垃圾

  牛背山位于雅安市荥经县境内,与甘孜州泸定县交界,山顶海拔3660米,原名大矿山、野牛山,又名为牛背山。它是荥经县最高山野牛山的主峰,山梁上有一处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平台,从这里看出去,贡嘎山、峨眉山(微博)、瓦屋山等四周名山一览无余,风景壮丽。

  7月25日下午,川观君来到荥经县牛背山镇(原三合乡)。“去年就封路了,不准上。”见记者执意上山,一家小卖部老板为记者指了路,但强调“汽车是开不上去”。在场镇上,确实没有见到一个通往牛背山的指示牌。

  沿矿区公路往里走,15分钟后来到双林村。这是从荥经前往牛背山的必经之处,一根铁栏杆挡住了去路。

  立在一旁的公示牌中提到,2013年、2015年、2016年,荥经县、泸定县多次联合发布通告,称上山道路“不具备车辆通行条件,其他车辆一律禁止驶入”“对牛背山地区实行封闭开发,其他车辆一律不准入内”。

  看到陌生车辆,双林村交通劝导点工作人员很警惕,得知来意后,请示县、镇相关部门反复确认后才放行。

  这里距牛背山山顶还有50公里山路,越野车要走4小时。

  除了几座水电站有人值守外,一路几无人烟,偶有附近村民养的牛马在路边吃草,没有发现进山游客。

  快到山顶时,沿途可见一些路边简易客栈的痕迹,但已基本拆除完毕;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已不见了,但周围仍能见到一些塑料袋、啤酒瓶、饮料罐等生活垃圾。在牛背山垭口,几间简易客栈还留在原地,里面已经拆空,仅剩遍地牛羊粪便;客栈外,几件废弃的棉絮、棉衣丢在一旁;客栈旁悬崖边,十几个易拉罐藏在灌木丛里。

  走遍网帖中提到的几处地点,并未见到垃圾遍地的情况。

  “这是一篇老帖子,是今年清明节假期后一位摄影师发在网上的。当时确实有不少垃圾,但我们已经派人清理完了。”在牛背山上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荥经县牛背山开发协调办公室主任刘国平说,看到网上反映的情况后,荥经县和泸定县当天都派人来到牛背山再次查看。

  上一次将牛背山及管理方推上风口浪尖,是摄影师“南卡nk”在2017年4月5日发表的一篇《触目惊心的牛背山》的网帖。

  “南卡nk”说,他前后8次来牛背山,“它很美,云海、星空、日出、佛光,这一切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和驴友前往朝圣观景”。但清明节这次上山,他发现垃圾越来越多,与周围的美景形成强烈反差,“我觉得有必要将这件事说出来”。

  网帖中,“南卡nk”连用8张图片,展示了牛背山垃圾污染的严峻状况——在云海、日出、雪山等美景衬托下,牛背山山顶满地的塑料瓶、垃圾袋、罐头盒触目惊心。

  仔细对比可以发现,4月份的网帖和这次的网帖,所有照片完全一样,文字描述也一致,发布者“掌上旅游”也承认,他们以“近期,有资深摄影师发布文章披露”为由头,将几个月前的图文再次发了出来。

  按照刘国平的解释,从2017年3月开始,荥经、泸定两地政府组织多次“拆违”,牛背山上100多间简易客栈已基本拆完,当时“确实有部分建筑垃圾没有及时转运”,随后,又来到4月的“全年最佳观测季”,偷偷进山的游客又带来不少新增垃圾,‘以前存量垃圾+拆违垃圾+清明假期新增垃圾’,这才是摄影师拍到的垃圾遍地的真正原因。”

  网帖出来后,4月6日至7日,荥经、泸定两县组织人员前往牛背山清理垃圾。两天内,牛背山顶原游客活动区域所残留的垃圾已基本清除,“足足运走了5万多公斤”。此后半个月,他们还对山顶悬崖边的残留垃圾和沿盘山路残留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和整治。

  进展

  驴友偷偷进山,现在有2名保洁员每天巡查

  虽然是“旧帖新发”,但牛背山这个观景圣地曾经垃圾污染严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2009年“一夜成名”开始,泸定、荥经一些当地人看到商机,在牛背山垭口和山顶搭建简易客栈,为旅游、摄友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由于矿区公路能直达山顶,这里游客很快剧增,高峰期每天上山人数过万人,周末也经常超过5000人。

  人一多,垃圾污染就来了。曾经进山20多次的资深摄友“山哥”说,大约从2010年开始,山顶一带就能见到明显的垃圾污染了,“见天几千人在上面吃喝拉撒,政府部门又不能提供配套服务,所有垃圾处置,几乎都靠个人自觉了。”

  2015年,荥经、泸定两地商定,共同开发建设牛背山,打造世界级旅游集镇,随后,双方引入国企四川能投集团,共同开发打造牛背山景区。2015年7月底,荥经县、泸定县两地联合发布“禁入令”,2016年10月再次以“封闭施工”为由进一步强化“禁入”,此后,这里游客锐减,垃圾污染情况才得以控制。

  虽然政府部门明令禁止游客入山,但仍有驴友通过骑自行车、摩托或徒步的方式进山,交通劝导点对此也无能为力。泸定县牛背山开发协调办公室主任黄涌说,这也是为何多次整治,还是未能根治零星垃圾污染的原因。

  26日,荥经县县委书记高富强表示,因大熊猫国家公园将牛背山一带划入,今后能否开发、如何开发等,都要等国家政策明确后再定。为此,荥经县已与四川能投集团再次对接,牛背山景区已暂停开发,所以也不会新增建筑垃圾。

  四川能投集团牛背山项目现场负责人郭人昆说,公司已安排2名保洁员每天巡查,发现垃圾及时清运。荥经县、泸定县相关负责人也都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私自进山的旅游、摄友的劝返力度。

  能否让牛背山这类“观景圣地”景色更美?旅游规划专家何季东认为,靠政府或者驴友单打独斗显然不行,管理部门要给力,驴友也要增加环保意识,文明出游。

  “南卡nk”对此感受很深。他认为,需要游客、政府、旅游从业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破解观景点的垃圾问题。

  “我们的驴友、摄影师们,你们背着沉重的装备,翻山越岭走过无数的大山大河,但是却带不走轻如纸片的塑料袋、易拉罐、高山煤气罐吗?”

  “我们的开发商们,还有政府的职能部门,你们是不是只看到开发牛背山带来的利益,而对这些大地的脓疮视若无睹呢?”

  “还有在山顶开过客栈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关心过这些户外生活垃圾该去往何处?在利益面前,你们都成了选择性失明的残疾人!”

  “南卡nk”的发言引来240多万名网友“围观”,10815人在他的微博下留言。网友“枫叶无边”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会觉得自己有罪。可是山就这么大,地球就这么大。所有人都要做到,户外运动,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

  现实中,牛背山的无奈不是个案。在网上被追捧为“穿越圣地”的稻城亚丁、四姑娘山、黑竹沟等景区,也在游客们“好奇心”驱使下“很受伤”,明令“不准穿越”的稻城亚丁保护区,年均接到穿越者的救援电话超过100个。而在峨眉山、青城山(微博)等景区,游客不经意的随手一丢,经常要让保洁者腰绑绳索吊在半山“用生命来捡垃圾”。

  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四川正在动真格。去年10月7日,甘孜州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违者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不仅如此,面对“花样百出”的不文明行为,四川省还制定不文明游客的“黑名单”。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质量规范管理处处长姚界平说:“黑名单将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

  除了“堵”,更重要的是“疏”。去年6月,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就配合国家旅游局举行了“蓝丝带”擦亮天路文明旅游公益活动,为川藏线318国道上的自驾车系上“蓝丝带”,力所能及地捡拾公路沿线的垃圾,并帮助徒步、骑行游客把收集好的垃圾带走。

  四川省很多景区,都在设法让游客参与到景区的环保中来。早在2015年初,海螺沟就设立了“垃圾银行”,让游客自己“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捡满10袋垃圾可以五年内多次免费游览景区。效果立竿见影。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局长谭智泉说,之前海螺沟内共有清理垃圾的保洁人员95名,垃圾银行成立后,保洁人员锐减到11名;2016年,海螺沟垃圾银行共回收游客产生的垃圾250万余袋,约375吨,兑换各类奖品117万余件,产生海螺沟环保大使44名。

  树立游客“主人翁意识”的还有九寨沟(微博)。九寨沟管理局副局长李怡说,今年植树节期间,九寨沟就征集了来自美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160名游客代表,免费游九寨的同时,还参加“绿化全川、添美九寨”的植树活动,明年还将直播游客所植树的生长情况。

  快评

  再破坏环境再难觅美景

  一些驴友,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跨过山河大海,却带不走一个轻如纸片的塑料袋。

  近日,有着“中国最大观景平台”美名的牛背山,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垃圾危机。蓝天白云美景之下,躺着成千上万的塑料袋和饮料瓶,令人触目惊心。虽说,相关部门已基本整治完毕,但留下来的思考却不仅如此。

  为什么一些人“不厌其烦”地扔出了如此多的垃圾?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虽逐步提高,但环保参与度并不强,一些人口头上呼吁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私下却不愿作出切实努力,尤其是在无人监管之下,乱扔乱放垃极的行为频频出现;二是在景区乱扔垃圾,只是一种轻微失范行为,违规成本不高,更难以被追责。于是,在破窗效应和公地悲剧的影响下,乱扔垃圾就成为了久治不愈的一种顽疾。

  公共管理服务部门花大力气整顿,确也暂时解决了牛背山的“困顿”,但行政力量毕竟不是万能的,如果个人环保意识不提升,政府花再大力气维护生态也难以为继。保护环境,必须你我共同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不乱扔一个塑料袋,不乱丢一个饮料瓶……将绿色理念真正付诸于行动,继而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人,共同汇聚起保住绿水青山,守护自然生态的强大合力。

  这些实属小事,我们并不难做到,之所以行动未跟上“口号”,根在认识仍未到位。我们必须时时认识到,随意丢弃垃圾,破坏生态环境,伤及的是我们的美丽家园,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原标题:网曝牛背山又现大规模垃圾 官方:系老照片 已清完
责任编辑:西湖雨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