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至2020年让全国人民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了这个宏大目标,必将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把憧憬变成现实,我们还要攻克许多难关,还要不断转变观念、开拓改革创新思路,更要啃硬骨头,面对各项脱贫任务勇于“攻坚拔寨”。可以说,扶贫开发工作进一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必将升一丈!
资料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4日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实施评估报告》。报告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部分中指出,我国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2-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663万人。(6月14日国新办网站)
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人权保障充分的落实和集中的体现;而保障基本生活水准权利,则是人权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把扶贫列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协调分享的人权发展理念。
打赢打好脱贫扶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就解决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贫困问题,根据当前形势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等重要扶贫方略。扶贫攻坚,意在提高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水平,是我国人权行动计划涉及民生层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国新办发表的人权行动计划评估报告,列举了扶贫开发整村、搬迁贫困人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边境扶贫等扶贫开发具体成效。2012-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663万人,是这些成效的具体体现。
扶贫攻坚拔“穷根”,助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消除贫困的蓝图,是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的一项重要部署。“十三五”规划,把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作为花气力建设的大事。在扶贫攻坚方面,要特别注重精准扶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以“扶贫必扶智”为例,农村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问题,将影响到扶贫开发的成败。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奠基人舒尔茨教授就指出,与城市相比较,农村之所以穷,不是因为农村人口数量多,而是由于农村人口质量低,受教育程度低。因此,提高农村年轻一代的教育程度,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拔“穷根”的基础。另外,扶贫与扶智挂钩,对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农村转型以及发展方式转变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笔者注意到,新发表的行动计划实施评估报告,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中西部地区教育、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都有许多稳步落实的举措。
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应当说,实现“十三五”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这个目标要求,难度不小,是一场艰巨而又紧迫的攻坚战。解决好贫困问题,至2020年让全国人民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了这个宏大目标,必将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把憧憬变成现实,我们还要攻克许多难关,还要不断转变观念、开拓改革创新思路,更要啃硬骨头,面对各项脱贫任务勇于“攻坚拔寨”。可以说,扶贫开发工作进一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必将升一丈!(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