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苏南企业转型升级出路何在

发稿时间:2016-02-02 12:26:20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在今年的江苏省两会上,“转型升级”是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苏南企业面临的生存状况,也是观察经济发展的一个“晴雨表”。

  目前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特别是在海外出口这一块,以前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现在不只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税收、原材料等优势也都日益减少。

  “企业不急政府急”

  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副总裁刘礼华说,现在国内纺织行业都在进行“机器换人”。国内做得最好的生产线要用18个工人,但是西方国家只用5人。而最早的生产线约150人。

  在苏南,工人年平均工资约6万元,加上产品成本,相比于西方国家,国内的生产线缺乏竞争力。

  刘礼华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考虑装备更新改造,企业很难生存。“如果把我们现在的生产效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进行同步,我们的人员成本还需要减少四分之三,才会有竞争力,这就是目前传统制造业面临的严重问题”。

  国内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从西方引进技术是行不通的,因为那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

  企业面临的转型也很痛苦。

  刘礼华说,如果要投入,需要的资金要比上一轮多很多,“投入这么多钱,有没有信心和实力去跟西方国家竞争?这需要勇气和决心”。同时,普通工人也面临着巨大的分流。“这些矛盾交织,导致现在的企业更多的是坚守,等到那一天到来再说”。

  在他看来,现在政府很着急,一些中型企业却并不很急,“得过且过,等到哪一天过不下去了,就把企业关了”。

  谁来创新,谁来接班

  苏南正积极鼓励传统制造业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这也是转型升级。当然,最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提高生产率。要培养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腾笼换鸟”。

  刘礼华说,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是要提高劳动效率,缩小和西方国家的差距;二是降能耗;三是要环保,只要符合这三个方向,政府就应积极鼓励。

  刘礼华在参加苏南某地级市的一次会议时得知,目前规模企业数量下降了4%。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下降。

  他认为,数量是质量的基础,规模企业数量下降,影响的是税收和就业。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他们面临的创新压力也很大。刘礼华说,不仅是行业创新、产品创新,还有劳动效率的创新、跨行业的创新。

  这些创新里,最重要的是人。他发现,许多年轻人都不想去做工程师,而是追求一夜暴富,这大大扼杀了创新的活力。

  他说,现在苏南一些企业家二代都是独生子女,从海外留学归来,很多人不愿接班做传统制造业了。一些企业年利润在500万元~800万元,他们不再考虑投入,而是把这些钱给了风投基金,而他们自己则是打高尔夫球、打麻将、出国旅游,生活逍遥。

  这让刘礼华感到恐慌,他觉得如果这样下去,这些企业就没有希望了。“不像上一代总是考虑如何扩大规模,如何研发新产品,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政府不能想着在倒闭的企业里分一杯羹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之伟说,在苏州的一些仓库里,存放着大量国外进口的尿不湿、奶粉,这些产品,难道国内的企业不能做吗?

  徐之伟认为,中国企业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标准。许多跨国企业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很多中国企业都在帮助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加工,产品质量也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徐之伟是江苏五大行业协会的理事长,在与众多民营企业接触时,他更深刻地感受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紧迫。

  他认为,七八成企业存在转型压力,其中有一半的企业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活”下来,但是民营企业在金融领域信誉度不高,很有可能因为资金问题不能顺利转型。

  “只有把三四成即将破产倒闭的企业快速处置后,才能给剩下的企业更多机会。”徐之伟说,政府在中间的作用,一方面应是帮助破产企业快速处置资产,另一方面要帮助可以转型升级的企业抓紧转型升级。

  “政府不能想着在倒闭的企业里分一杯羹。”徐之伟说,在一些地方,政府低价收购企业资产,比如土地,高价转卖后从中获利。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不作为,等发现问题后再来处置,但最后这些问题都由金融部门承担。只有政府保持积极态度,才能增强金融行业的信心,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获得帮助。“政府如果不事先花1000万元来解决,事后有可能花一个亿才能解决”。

原标题:苏南企业转型升级出路何在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