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如今,“职场空窗期”不再是个新鲜的词汇,不少有过“空窗期”的求职者在找工作时面临一定困难。经历“职场空窗期”后如何调整自己、重新出发?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3%的受访者有过“职场空窗期”,让“职场空窗期”不再“空”,66.6%的受访者认为要在“职场空窗期”多学习职业技能。
95后史小雨有近3年的“职场空窗期”,今年3月,她离开宁夏老家到北京找工作。“刚到北京时,面临吃饭、住宿等开销,心理压力比较大。”史小雨说,家人的支持为她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此外,她还时常在网络上记录自己的生活,并找到了有共同经历的伙伴,大家一起吐槽聊天、释放压力。
“有时想到自己还没找到工作,心情就会比较低落。”95后缪丰忆2022年辞职后,一直“空窗”到现在,她坦言,虽然自己的副业能带来一定的收入,但还是希望尽快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
调查显示,如果经历“职场空窗期”,69.0%的受访者会有压力。
在深圳找工作的90后李敏敏有近两年的“职场空窗期”,她认为产生“空窗期”的原因很多,有的人是工作太久想休息一下,有的人是想转换赛道、重新出发。李敏敏属于前者。她觉得,如果工作让自己觉得压力比较大,离开职场一段时间,去旅游休息、看书学习、调整状态,是值得的。虽然李敏敏在“空窗期”的心态有所起伏,特别是看到周围人的生活状态时,也会担心自己不太容易找到工作,但她表示,“在‘空窗期’,我的状态有了很大改善,虽然在找工作时会面临一些问题,但不会特别焦虑。”
史小雨觉得,有些经历过“职场空窗期”的人,会因此而敏感自卑,变得不太自信。“有些公司非常看重求职者是否有空窗期,无论怎么解释对方都很介意,有些公司则不太在意,会更多地考察求职者的能力。所以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空窗期’,找工作时自信一点,招聘者也希望录取积极向上、有干劲的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让“职场空窗期”不“空”,66.6%的受访者认为要多学习职业技能,提升竞争力,55.2%的受访者建议了解行业现状,适应行业变化,53.7%的受访者认为要多投简历,敢于尝试。其他还有:总结自身优势,明确求职方向(49.3%),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心态(37.4%),多与外界沟通交流,开阔眼界(25.6%)。
缪丰忆觉得有“职场空窗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趁着年轻,去尝试新事物,很有意义。比如利用“空窗期”创业,可以培养对商业的敏感性,对未来的工作有一定帮助。在没有正式工作的这段时间,缪丰忆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之前考虑过在宠物领域创业,也考虑做心理咨询师,为此还准备了考研。我希望能从事那种越老越吃香、经验越丰富发展越好的工作。”
对于调整“空窗期”的心态,李敏敏觉得,要找到一件能让自己持续投入的事情。“通过动起来让自己停止胡思乱想,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把每天过充实。”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工作机会,对照自己心仪岗位的需求,找到自己欠缺的方面,通过学习、查资料,或从事副业、做兼职、做项目的方式,加以弥补,提高职场竞争力。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5.8%,女性占54.2%。工作时间在1年内的占4.2%,工作1-3年的占13.5%,工作3-5年的占25.7%,工作5-10年的占34.0%,工作10年以上的占18.9%,未工作过的占3.7%。
(应受访者要求,史小雨、李敏敏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