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确定1075所学校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建设周期为两年,希望通过此举,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180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0%的受访青年觉得有必要对青少年加强健康教育。75.7%的受访青年建议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91.0%受访青年觉得有必要对青少年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向上发展的基础。现在的孩子生理发育在提前,心理问题可能又在增多,所以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晨说,健康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础,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应该是一项基础教育内容。
调查中,91.0%的受访青年觉得有必要对青少年加强健康教育。
陈晨认为,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不应该是从上到下或由成人向青少年单向传输,而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浸润式的教育,应该把青少年健康教育融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想要让青少年真正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学校与他们一起行动起来,成年人不能只做旁观者。”
调查中,92.1%的受访青年支持学校给青少年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现在有些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很少经历人生挫折,一旦突然面临重大挫折时,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心理压力很大,甚至不能承受这类打击,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比较弱。”陈晨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体两面,任何一方面有问题,都不能说这个人是健康的,而我们平时可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生理上有没有生病,对心理健康关注较少,加之心理问题比较隐蔽,不容易察觉,等到发现,往往就已经是很大的问题了。“经历了比较隐蔽的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的儿童或者留守儿童等都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陈晨建议,家长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做一些有意识的引导。
75.7%受访青年建议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会定期展开心理疏导活动,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和老师。还会不定期发送心理问卷进行抽查,了解同学的心理状况。”西南交通大学法学专业大三学生吕莹说。
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75.7%的受访青年建议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69.2%的青年建议加强劳动教育,逐步掌握各项生活自理能力,60.8%的青年认为要储备科学的健康知识,59.8%的青年建议加强心理疏导、注重心理健康,46.2%的青年认为要注重培养勤劳自律等美德,42.4%的青年建议给予青少年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体育锻炼。
“我们学校开设了很多心理课堂和讲座。”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大三学生肖芷怡介绍,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开展了跑团活动,为期7天的活动中,不仅包括晨跑,还包括体能适应训练、仰卧起坐、跳绳、拉伸等运动课程,同学们运动后充满活力。
陈晨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优势、弱势,只有家长才最了解。家庭在健康教育方面,更多是要做好陪伴。比如孩子很胖,需要经常锻炼,如果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成为锻炼的同伴,那么孩子也就更愿意坚持下去。
吕莹则认为,对于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学校和家长要一起发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大家一起关注,同时家长和学校要及时跟孩子沟通,早发现早预防。”
陈晨说,当孩子没有办法靠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儿,时间一长就会积压在内心成为一种负担,这时家长或其他身边的人就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一旦出现异常,尽早介入。比如孩子非常沉溺于游戏,或者很依赖某个人,这些可能都是一种警示,他们可能依赖游戏或者某个人来缓解他的焦虑情绪,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受访青年中,00后占16.4%,90后占56.6%,80后占27.0%。
(应采访对象要求,吕莹、肖芷怡为化名,王九龙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